下载此文档

《萧红》与《色·戒》.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萧红》与《色·戒》
年来,电影看得越来越少了,看了几部,都很失望。直到不久前在电影频道偶然看到《萧红》,才真正让我感动、震撼。对我而言,这是近年来唯一一部电影。
想起前几年,我曾在课堂上批评《色·戒》。课后有同学建议:“老师,您看了再说。”我于是看了《色·戒》。看完之后我告诉同学:“《色·戒》只有‘色’,没有‘戒’。问题就出在热血青年扮演者王力宏身上。”
此话怎讲?《色·戒》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是导演李安根据张爱玲的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一个女革命者王佳芝,为刺杀汉奸易先生,深入虎穴,做了汉奸的情人,在人性与革命性,欲望与理想,色与戒之间徘徊挣扎的故事,最后,壮志未酬身先死。本来这是一个很惨烈的故事,可是,由于冲突双方比对悬殊,戏剧从一开始便失去了悬念。
戏剧的“剧”,原本是指一只老虎遇上一只野猪,有冲突,才有戏。在王佳芝心里,原本冲突足够强烈:一方面要刺杀汉奸,救国救民;另一方面,又不慎堕入人性和欲望的陷阱。而召唤前者的,就是王力宏扮演的那个热血青年,也是王佳芝与组织的联系人;后者的化身,则是梁朝伟扮演的汉奸易先生。而一见王力宏这位“白马王子”,瞪着一双空洞的大眼睛,一副无辜又无助的样子,王佳芝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我想,无论是导演或演员,但凡对腥风血雨中的残酷斗争,对崇高的革命理想,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的热血青年有半点理解,一丝体验,也不至于演成这样。这当然不能全怪演员,从选演员的这个细节,即可看出导演李安先生对于大陆与革命有多了解,又是怎样理解的了。我想,这电影里的革命者有多苍白,革命者背后的组织有多阴暗,正反映出这位导演先生对历史的认知有多苍白,对革命的心理有多阴暗。而不久前,也正是这位大导演,不经意间说了一句:
“大陆近年没什么好电影。”他的话让我想起《马太福音》中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言归正传,我本来只想说《萧红》的。看了电影《萧红》我开始相信,仍有电影工作者,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创作、耕耘,他们传承先辈的精神,从每一个细节流露出我们民族善良的光辉,承受苦难的勇气,不怨天,不尤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意志和决心。尽管这一切,不是《萧红》这一部影片所能承载的,可是《萧红》连着萧红,连着《生死场》、《呼兰河》,连着北中国、南中国,连着苦难民族的抗争、泪水与呼喊,而希望正在其中。
正如鲁迅先生在《生死场》的序言中所说:“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我想,《生死场》如此,电影《萧红》也是这样,它在一个庸庸碌碌的时代,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意志和血液之中的奋斗精神与高尚情怀。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与情怀,原本属于我们,我们原本是这样的。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谁,演员叫什么名字。这个创作集体给人的印象是:我们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作品本身。的确,我想对他们说,这部《萧红》看似波澜不惊,却真正惊世骇俗,久违了,这份震撼与感动!
看看电影里萧红与生俱来、连着江河大地的痛苦与哀伤;日本飞机投下的每一颗炸弹,都落在她心上——生活中,她总有些心不在焉,不时要买份报纸看看,或是站到窗前凝神沉思。而直到她生命结束(1942年,年仅31岁),抗战还没有胜利。早在1938年的《寄东北流亡者》中她就这样写道:“沦落在异

《萧红》与《色·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actupq7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