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遗恨
摘要:岳飞是南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临安遗恨》就是以岳飞的事迹为创作背景,以著名的《满江红》为背景素材创作的一首大型古筝协奏曲。本文将从它的历史背景、创作素材以及写作手法等几方面进行赏析。
关键词:岳飞;满江红;何占豪
古筝是一件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音色清丽优美、雅致脱俗,一直受到大众的喜爱。近几十年来,学习古筝的人越来越多,新创作的古筝曲目也越来越丰富,其中《临安遗恨》是众多曲目当中比较出众、流传性较广的一首曲目。下面我将从它的历史背景、创作素材以及写作手法等几方面进行赏析。
一:作者简介
《临安遗恨》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先生。何占豪教授1933年8月出生于诸暨何佳山村,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59年与他的同学陈钢共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从此闻名于世界。八十年代以来,何占豪教授致力于民族乐器的交响化,创作了很多二胡、古筝的协奏曲,像《别亦难》《莫愁女》等,其中在古筝方面有《孔雀东南飞》《临安遗恨》等。近期又以鉴真东渡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大型古筝协奏曲《东渡》
二:历史背景
《临安遗恨》是以南宋著名抗金英雄岳飞的事迹为题材,以《满江红》的曲调为素材用单一主题变奏创作而成。岳飞,出生于1103年的河南,1142被奸臣秦桧陷害,死于临安大理寺的狱中。岳飞是中国南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抗金英雄,以毕生的精力抵御金兵对宋朝的侵略,其精忠报国的精神为历朝历代的人们所敬仰。岳飞能文能武,其创作的《满江红》慷慨激昂、大气磅礴:“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临安遗恨》最初是何占豪先生创作的一首中阮协奏曲,后来于1992年被作者改编成为一首古筝协奏曲。整首乐曲以《满江红》的曲调为旋律素材,表现了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所陷害,被囚于I临安的监狱之中,临刑前对家人的思念牵挂、对奸臣当道的憎恨、对江山社稷的担心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
三、乐曲赏析
《临安遗恨》是一首古筝与钢琴的协奏曲,以传统古曲《满江红》的曲调为主题变奏而创作的,全曲共分为七段。下面我就逐一对乐曲进行分析:
引子
乐曲先以一段激昂悲壮的钢琴前奏开始,继而古筝以强有力的和弦配以左手大幅度的刮奏,突显出气吞山河顶天立地的气势,同时也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确定了乐曲的基调。第十六小节开始的长摇,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痛苦、愤慨和矛盾,这一段节奏稍显自由,音色、力度的变化尤为重要,25小节后的旋律级进和速度上的变化更加强调了这一段的戏剧性变化和丰富的层次感,同时钢琴的烘托也非常重要。
-96小节
这一段是乐曲的主题段,主题音乐第一次在D大调上出现,是以传统古曲《满江红》的旋律发展、变化而来的。这一段重在气势,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演奏上要大气,呼吸贯穿于整个乐段,彷如重回历史,岳飞立于长城之巅,感叹于祖国的景秀山川,为之骄傲。第67小节转到G大调的主题,情绪转为人物对江山社稷的担忧。金兵的时时来侵,朝廷里的明争暗斗另岳飞十分担心社稷的安危以及百姓
临安遗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