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设计模块
1
第十章污水厂的设计
原始资料
一、有关明确设计任务的资料
二、有关水量、水质的资料
三、有关自然条件的资料
四、有关预算及施工方面的资料
厂址选择
城市的排水系统与城市的总体规划有密切的关系,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数目及位置又受到城市排水管系布置的支配,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污水厂的位置范围已有所规定,但是,在污水厂的总体设计时,对具体厂址的选择,仍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详尽的技术经济比较。其一般原则如下:
2
一、厂址应与规划居住区或公共建筑群保持不小于3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
二、厂址应设在城市集中供水水源的下游不小于500米的地方。
三、在选择厂址时应尽可能少占农田或不占良田,且应便于农田灌溉和处置污泥。
四、厂址应尽可能设在城市和工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
五、要充分利用地形,把厂址设在地形有适当坡度的城市下游地区,以满足污水处理构筑物之间水头损失的要求,使污水和污泥有自流的可能,以节约动力消耗。
六、厂址如果靠近水体,应考虑汛期不受洪水的威胁。
七、厂址应设在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段。
3
八、厂址的选择应考虑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等条件。
九、厂址的选择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远景发展,以利施工,并降低造价。留有充分的扩建余地。
处理工艺流程选择
根据处理要求、水质水量情况、地质条件、资金及施工技术条件等,进行合理的处理方案及流程、处理构筑物形式的选择。
处理厂平面及高程布置
一、平面布置及总平面图
1、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包括:处理构筑物的布置,办公,化验及其它辅助建筑物的布置,以及各种管道、道路、绿化等的布置。根据处理厂的规模大小,采用l:200~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绘制总平面图。
4
2、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1)处理构筑物的布置应紧凑,节约用地并便于管理。
1)池形的选择应考虑占地多少及经济因素。圆形池可用环状拉力设计,造价较低,但进出水构造较复杂。方形池或矩形池池墙较厚,但可利用公共墙壁以节约造价,且可紧凑布置,减少占地。一般小型处理厂采用圆形池较为经济,而大型处理厂则以采用矩形池为经济。除了占地,构造和造价等因素以外,还应考虑水力条件,浮渣清除,及设备维护等因素。
5
2)一种单元过程的池数可根据处理厂规模及流程图中处理池布置对整个系统的关系来确定。每一单元过程的最低要求为两座池子。但在大型处理厂中,由于设备尺寸的限制,往往有许多座池子。当发生事故,一座池子停止运转时,其余的池子流量和污染负荷增加,必须计算其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确定每一池子的尺寸。根据生产实践,每一单独处理池的能力可达10~20万米3/日。
在选择池子的尺寸和数目时,必须考虑处理厂的扩建。对每一种单元过程的全部处理池,最好采用相同的尺寸,并且在设计中应避免在初期运行时有过多的富余能力。
6
(2)处理构筑物应尽可能地按流程顺序布置,以避免管线迂回,同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量。
远期设施的安排应在原始设计中仔细考虑,除了满足远期处理能力的需要而增加的处理池以外,还应为改进出水水质的设施预留场地。
(3)经常有人工作的建筑物如办公、化验等用房应布置在夏季主风向的上风一方。在北方地区,并应考虑朝阳。
(4)在布置总图时,应考虑安排充分的绿化地带,为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
7
(5)总图布置应考虑远近期结台,有条件时,可按远期规划水量布置,将处理构筑物分为若干系列,分期建设。
(6)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应考虑敷设管渠的位置,运转管理的需要和施工的要求,一般采用5~10米.
(7)污泥处理构筑物应尽可能布置成单独的组台,以利安全,并方便管理。污泥消化池应距初次沉淀池较近,以缩短污泥管线,但消化池与其它构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米。贮气罐与其他构筑物的间距应根据容量大小按有关规定办理。
(8)变电站的位置宜设在耗电量大的构筑物附近,高压线应避免在厂内架空敷设。
8
(9)污水厂内管线种类很多,应综合考虑布置,以免发生矛盾。污水和污泥管道应尽可能考虑重力自流。自流管道应绘制纵断面图。
(10)如有条件,污水厂内的压力管线和电缆可合并敷设在一条管廊或管道沟内,以利于维护和检修。
(11)污水厂内应设超越管,以便在发生事故时,使污水能超越一个或全部构筑物,进入下一级构筑物或事故溢流。
(12)污水厂的占地面积、随处理方法和构筑物选型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在方案阶段,可按下表估算。
9
10
第十一章 污水厂的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