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8页《分香蕉》。
教学目标:
能根据平均分的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并能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介绍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结合情境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介绍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介绍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张猴子图、纸香蕉。
学具准备:
12根小棒。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多媒体显示)
情景导入:
从复习中老师看出大家的表现可棒了,猴哥和猴弟这几天的表现也很棒,妈妈买来了一些香蕉奖励他们,可是这么多的香焦该怎么来分呢?现在猴妈妈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分香蕉。
老师多媒体显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分香蕉。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多媒体显示主题图。
让学生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手指图:猴妈妈的买来的香蕉都在这儿呢,请你仔细看看这幅图,看谁的小眼睛最认真,最准确看看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我从图中发现了有12根香蕉,还有2只猴子) 老师板书数学信息:12根香蕉,2只猴子
理解“平均分”。(两只小猴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指名让学生汇报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老师显示数学问题后完整的板书数学问题。
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根?
学生集体读数学问题。
理解题意:
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的香蕉要怎么样多呢?(分到的要同样多)那就是说把12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
解决问题:
让学生用12根小棒代替猴妈妈买回的12根香蕉,自己动手平均份成2份,看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根香蕉。同时指名一学生在黑板上把12根纸香蕉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分得结果。(每份是6根)
让学生完整叙述分的过程。
(我们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香蕉。)
指名让学生说:“每份里的6根小棒”在“数学问题”中表示什么?
(表示每只小猴分到6根小棒。)
老师在电脑上显示分得过程和结果。
认识除法算式:
老师在电脑上显示除法算式。
老师板书算式:12÷2=6(根)这样的算式叫除法算式。我们大家一起说一遍。
认识除号:
师手指除号:在除法算式中这个符号叫“除号”,读作“除以”,表示“平均分”。
写除法算式:先写12,再写除号,然后写2,在2 的后面接着写“=”,等号后面写6,这里的6表示每只小猴分到6根香蕉,所以写上(根)。
老师边读边板书。读作:12除以2等于6。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边说边板书:12(被除数)÷2(除数)=6(商)
指名让学生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意义。
老师指着除法算式问学生:这里的12表示这个数学问题里的什么呢?除以2表示什么?6又表示什么呢?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师指算式说:12÷2=6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6根香蕉。
同桌互相说一遍。
巩固练均分成()份,每份()根。
列式:(
香蕉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