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桃花源记
课时:
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桃花源记》是试用修订本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
。
,理解课文内容。
,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己经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结合课本上的注解,疏通文意已不是难事。学习这篇文章,词语解释、内容的理解翻译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课文注解,小组内相互补充疏通,教师针对疑难点进行点拨强调。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爱发表见解,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通过对内容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诵读法: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桃花源记》是一篇美文,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可能习得语感,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意境。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评价桃花源社会。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六、板书设计
桃花源
(美丽、神秘、幸福)
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优美)清新、美好、宁静、迷人
进访桃花源: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环境良好)
人美:淳朴、热情友善、好客
怡然自乐(生活安定) 社会生活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老有所养, 幼有所长、
人人安居乐业。人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
寻找桃花源: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无问津者
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桃花源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