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杰——仪陇人民的好儿子
【字幂呈现。伴随打字声】
我们的好干部—杜俊杰同志,在人饮工程建设中,因积劳成疾,抢救无效,不幸于2005年11月12日凌晨6时20分离开人世,年仅32岁。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深切悼念这位优秀党委书记,仪陇人民的好儿子—杜俊杰同志。
任晓春
2005年月21日
【推出片花:杜俊杰—仪陇人民的好儿子】
雄鹰初羽云端却被雨打落,嘉江呜咽、金岭肃穆。杜俊杰,仪陇县最边远乡—凉垭乡党委书记。
2005年3月,在帮助群众抬抽水机抗旱时第一次吐血;
2005年6月,在建设高山堰塘现场上第一次晕倒;
2005年9月,在主持乡党委会议上因剧痛第一次发现便血;
2005年11月12日,因肝癌晚期在川北医学院永远地离开了他深深热爱的事业和无限眷恋的百姓,用燃烧着的生命书写了一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铮铮誓言。正当青春放歌却嘎然而止,让云雀为之聆听、清风因此驻步。
【推出片花:身为民用】
杜俊杰于1994年8月参加工作,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把11年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2003年3月,杜俊杰被推上了大风乡乡长的位置。海拔
570米的大风乡,属全县17个高旱山乡之一,其中的灯包村地处山梁,更有“仪陇西藏”之说,山上仅有的一口堰塘,因病害一直蓄不起水,是白天关太阳,晚上关月亮。因此常常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每年夏秋之交, 禾苗耷拉着脑袋、庄稼裸露着筋骨,群众吃水要跑五公里外的山下寻找,。这一切,让身为乡长的杜俊杰揪心地痛。“好雨知时节。”2004年1月11日,胡总书记作出了“一定要帮助老区人民解决好生产生活面临的具体问题”的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决定先期拿出2000万元作为解决仪陇饮水难的启动资金。这对有着26万高旱区人口的仪陇而言,无疑是一场久盼的甘霖。杜俊杰闻此消息,兴奋不已。第二天,他就跑到20公里外的县水利局申请到了项目资金,回来后,因地制宜,决定一手打机井,解决生活用水,一手整治堰塘,解决生产用水,一场高质高效的人饮工程建设攻坚战率先在仪陇县大风乡打响了。2005年正月初三。正是佳节客欢、年意浓郁,杜俊杰却脚蹬水鞋出现在废弃多年的堰塘里,挥汗如雨,忙于清淤泥。爱人要回娘家看望父母,邀他骑摩托车同行,他负疚地说:“工地上忙,走不开,代我向老人家问好就是了。”油门一轰,身影又出现在工地上,挑土、打夯,见一样干一样。老支书孙夕双心痛地劝他不要亲自干活,指挥就行,杜俊杰却语重心长地说:“老孙哟,马上开春了,早一天修好堰塘,群众就早一天受益,我是人民的儿子,不带头,谁来带头。”
【孙夕双同期声】
没有片句豪情壮语,只有畅白的肺腑之言,却是一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铿锵宣+言。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前往视察时,听介绍这个高挽裤管、满脸是泥的人就是乡长时,两位领导握住他的手久久没有放开。
建老屋基人饮井时,掘井4天,杜俊杰一直在井边劳动与守望,就像一位等待婴儿破蒂而出的父亲。直到第4日凌晨,月华西斜,井水泉涌,他才舒心地到附近一农户家酣睡过去。只有忠诚才会铸就事业。杜俊杰用宝贵的青春点缀了灯包村生机盎然的绿荫:全村家家饮上了自来水,,可供3个社生产用水,2005年第一次出现全村不缺水的奇迹!村民由衷地感谢党的关怀,感谢党培育这么一个好儿子!
2005年
党建专题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