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孔子教育方式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中学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学之一,是连接小学体育和大学体育乃至终身体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根本所在。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终生的,在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他为了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既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又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这些教育方式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也还是适用的。
一、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应试化
体育教学本来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但当前的中学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和做法。近几年中考体育的应试现象比较严重。如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练的都是考试项目,严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心态。教学实践中强制性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某些内容和考试,学生们只有考试的几个项目技能比较突出,却未能学会其它体育项目和技能,更谈不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加上体育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法缺乏新意等原因,使体育教师觉得很难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得辛苦,而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中受到束缚,学得也辛苦。
(二)课堂教学模式化
中学体育课堂结构一般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无论教授什么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都是:“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千篇一律的程序。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自由张扬的科目,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却变成了单调而枯燥的训练,其结果是学生的兴趣地不到关注,特长得不到发挥,身体也未必健康。可见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是以“学会”和“锻炼”为主,其功能是:强化动作记忆,增加运动负荷,保证运动安全等,把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快、慢、好,坏看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并把它作为评价,考核的唯一标准。
(三)教学评价片面化
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往往习惯将课堂常规,作为教学组织能力的评价。注重技能评价,就会刻意地去追求技术动作、达标成绩,为考而教,一味的用高度、远度、时间等统一的指标去实施教育过程和评价教育效果,忽视多维度目标,不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忽视学生身心差异,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关注不够,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没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手段简单化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纵观我们当前的中学体育教育,许多教师还没有很好利用体育这一特点。其原因关键是体育教育者在观念上只是把体育作为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一种手段,还没有认识到体育对人的心理健康的重大影响,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改善心理环境、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二、孔子教育方式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一)学以致用
孔子在教学中强调一要“致用”,二要“结合”。认为读书虽多,但办不了什么事,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带领子路等弟子们周游列国,拜见国君,接触隐士、耕夫,经受过围困、饥饿、冷落的困窘。这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使他的弟子们经受不少苦难磨炼,得到了锻炼,开阔了
试论孔子教育方式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