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的本草考证
王光志,万德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Email kzwon@
摘要: 本文从药用历史、名称沿革与变迁、品种概况、产地分布与道地性、性效沿革与
变迁、配伍禁忌以及采收加工与炮制沿革诸方面对远志药材较为系统的本草考证。
关键词:远志;本草考证
中图分类号:
远志为常用中药,其性温,味苦辛,归心、肾、脾经,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
效。现代研究证明远志能够镇咳祛痰、镇静催眠、降压、改善脑功能、促进体力和智力、抗
炎、抗诱变等作用。临床常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咯痰不爽、
疮疡肿毒、乳房肿痛等症。《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规定远志(Radix Polygalae)仅用远志科
(Polygalaceae)远志属(Polygala L.)植物远志 Polygala tenuifolia P. sibirica
。在不同的地方标准和地区,尚有同属其他植物的根或全草也作远志药材入药。
为此,有必要对远志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为该药材的深入评价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本草考证
药用历史与名称记载
远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列为上品,谓“一名蕀噏蒬,一名葽绕,一名细草”,谓“叶
名小草”,谓其“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聪目明,不忘,倍力,
久服轻身不老”。《本草经》[2]引《尔雅》:“葽绕,蕀噏蒬”,郭注云:“今远志也,似麻黄,赤
华,叶锐而黄,其上名小草”;引《说文》:“蒬,蕀噏蒬也。”;引《广雅》:“蕀噏蒬,远志也,
其上谓之小草”。宋.《证类本草》谓:“远志……一名蕀噏蒬,一名葽绕,一名细草”并认为“今
医但用远志,稀用小草[3]”。说明远志药用部分一直为根。《本草纲目》[4]载:“细草,蕀噏蒬,
葽绕”,并认为“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并引《世说新语》:“谢安云:处则
为远志,出则为小草”,可谓“远志”之名的最佳注释。明.《本草品汇精要》[5]载:“葽绕,
蕀噏蒬,即远志也”,“其苗谓之小草”。清.《植物名实图考》[6]载:“释《诗》者即以葽为远志”。
综上所述,历代本草均用“远志”之名,并沿用至今。
品种考证
《本草经集注》[1]载“小草状似麻黄而青”;《唐本草》载“似麻黄,赤华,叶锐而黄,其
上谓之小草”。二者所述当为今远志 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开宝本草》谓“茎叶似大青而
小”;《本草图经》云:“根黄色,形如蒿根,苗名小草。状似麻黄而青,又如荜豆,叶亦有
似大青而小者。三月开花白色,根长及一尺。四月采根……泗州出者花红,根、叶俱大于他
- 1 -
处。商州者根又黑色。俗传夷门远志最佳。”从叶的大小、花之颜色可知,当时使用的远志
已绝非一种。《证类本草》:“今医但用远志,稀用小草[3]”。李时珍谓:“远志有大叶、小叶
两种。陶弘景所说者小叶也,马志所说者大叶也,大叶者花红[3]。”清.《植物名实图考》载:
“《图经》载数种,所谓大青而小,三月开白花者,不知何处产,今产太原者,与《救荒本
草》图同,原图解州远志,不应与太原
远志的本草考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