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徽派建筑风格简述.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徽派建筑 风格简述
徽州文化,又称 “徽文化 ”,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敦煌文化、徽派文化、藏文化),也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政治上大力提倡的 “德治 ”和经济活动中讲求的 “诚信 ”
都是徽州文化的精髓。
作为徽州文化重要内容的徽派建筑, 是中国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 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
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尊重自然,崇尚和谐人居的精神, 集山川风景之灵气, 融风俗文
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并流传数百年。徽派建筑
蕴含着徽州从唐宋之时崛起直至明清时期鼎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 具有重要的历史、
艺术、 观赏和使用价值, 为研究建筑历史及建筑设计、技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例,对于当
今建筑设计、构造的参考借鉴,乃至对于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徽派建筑的形成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古建筑流派之一, 徽州的先辈在古徽州这片土地上, 生
生不息地繁衍,在为改善居住环境而成年累月的劳动创造之中,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文化。
“ “
明朝中叶以后, 徽商崛起,此后雄踞中国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唯
一可以与财力雄厚的晋商平分秋色、 鼎足而立的商贾大帮。 与此同时, 一批批富商大贾不断
涌现,清代垄断盐经营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后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另外,徽州人 “儒
而后贾 ”、 “贾而好儒 ”,广交官府、文士,有的本人就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因此 “亦儒亦贾 ”,
实现了 “官 ”贾”儒 ”的三位一体。
这些徽商为光宗耀祖、炫跃乡里而大兴土木,建豪宅、修祠堂、竖牌坊、造园林 ……给徽州
的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
纯正天然的乡土气息;加之徽州盛产木材,民间向来就有雕刻、绘画传统,砖雕、木雕、石
雕别具一格; 同时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结构、 内部装饰的
看法, 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内涵丰富,被誉为
“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大派系 ”。
徽州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早期徽派建筑是典型的 “楼上厅 ”形式,这是越人的 “干栏式 ”建
筑格局,在潮湿山区能有效防止瘴疠之气的入侵。 后来中原士族大规模迁入,人稠地狭,构
建楼房就成为最佳选择。 为了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 解决通风和光照方面的问题, 由中原士
族带来的 “四合院 ”形式逐步演变成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 “天井 ”。另外,山区木质结构的房屋
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马头墙( 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是电脑术语 " 防火墙 "
的鼻祖 )应运而生了。 正是在外来文化与原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 徽派建筑风格一步一步地
形成了。
二、徽派建筑的构成
徽派建筑通常包括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三类。
徽州人讲究 “无山无水不成居 ”,重视房屋布局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
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 “小桥、流水、人家 ”
的优美画面。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
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
清新

徽派建筑风格简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