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深系数与拉深力40220拉深系数m表示拉深材料的变形程度,m愈小,说明拉深变形程度愈大,相反,变形程度愈小。
拉深件的总拉深系数m总等于各次拉深系数的乘积,即
拉深时如果m取得过小,会使拉深件出现质量问题:起皱、断裂或严重变薄。
极限拉深系数[m]查表确定。
(1)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2)板料的相对厚度
(3)拉深工作条件
1)模具的几何参数:凸、凹模圆角半径。一般凸、凹模圆角半径越大;拉深系数越小。
2)润滑条件
3)压料圈的压料力(采用合理的压料力)
(4)拉深方法、拉深次数、拉深速度、拉深件的形状等
[m]
表4-3和表4-4是圆筒形件在不同条件下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
为了提高工艺稳定性和零件质量,适宜采用稍大于极限拉深系数[m]的值。
二、拉深次数与工序件尺寸
当>[m]时,拉深件可一次拉成,否则需要多次拉深。
其拉深次数的确定有以下几种方法:
(1)查表法(表4-5)
(2)推算方法
由表4-3或4-4查得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m1、m2、…mn,根据毛坯的直径D,进行推算。
d1=m1
d2=m2d1
…
dn≤ d为止,则推算的次数即为拉深的次数。
确定拉深次数以后,由表查得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适当放大,并加以调整,其原则是:
1)保证m1m2…mn=m总=d/D
2)使m1 <m2<…mn
最后按调整后的拉深系数计算各次工序件直径:
d1=m1D
d2=m2d1
…
dn=mndn-1
(1)工序件直径的确定
d1=m1D
d2=m2d1
…
dn=mndn-11
(2)工序件高度的计算
根据拉深后工序件表面积与坯料表面积相等的原则,可得到如下工序件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前应先定出各工序件的底部圆角半径。
例求图示筒形件的坯料尺寸及拉深各工序件尺寸。
材料为10钢,板料厚度t=2mm。
解:因t>1mm,故按板厚中径尺寸计算。
(1)计算坯料直径
根据零件尺寸,其相对高度为
查表4-1得切边量
坯料直径为
代已知条件入上式得D=
(2)确定拉深次数
坯料相对厚度为
按表4-6可不用压料圈,但为了保险,首次拉深仍采用压料圈。
根据t/D=%,查表4-3得各次极限拉深系数m1=,m2=,m3=,m4=,…。
故 d1=m1D=×=
d2=m2d1=×=
d3=m3d2=×=
d4=m4d3=×=23mm
此时d4=23mm<28mm,所以应该用4次拉深成形。
(3)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的确定
经调整后的各次拉深系数为:
m1=,m2=,m3=,m4=
各次工序件直径为:
……
各次工序件底部圆角半径取以下数值:
r1=8mm,r2=5mm,r3=4mm
各次工序件高度为:
……
(4)工序件草图
拉深系数与拉深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