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译文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人,少年时和张仪同学于齐。他策划联合六国抗秦,后被破坏,齐、魏共同伐赵,赵王责备苏秦,苏秦要求赵王派他去联合燕国。后又为燕国作间谍到齐国,骗取齐王的信任,最后在齐国被杀。秦惠王:秦国的国君,名驷。“连横”──秦处于西,六国在东,且六国土地南北相连。若六国联合结盟抗秦,则称“合纵”;若秦国从西向东收服诸国,则称为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即称“连横”。苏秦初始游说“连横”,想得到秦的重用,不料遭遇秦王冷遇,因而怀恨在心,以致有了后来的“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此处的“连横”,是有具体所指,而下面的“约纵连横”,属泛指。
苏秦始将连横(1)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2),北有胡貉(he3)、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4),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之,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5)。”译文:
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南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郩、函之地。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守。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6)“;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7)。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8),愿以异日(9)。”
译文:
秦惠王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宫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10),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11),尧伐驩兜(12),舜伐三苗(13),禹伐共工(14),汤伐有夏(15),文王伐崇(16),武王伐纣(17),齐桓任战而伯天下(18)。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19),言语相结(20),天下为一;约中连横(21) ,兵革不藏;文士并饬(22),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23);书策稠注,百姓不足(24);上下相愁,民无所聊(25);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26),战攻不息;繁称文辞(27),天下不治;舌弊耳聋(28),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29)。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30),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31),明主贤君,常欲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武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32),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国不能
战国策.苏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