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小学科学教学理念
第一节小学科学教学理念概述
10/11/2018
一、教学理念的概念
小学科学教学理念是教师从事科学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科学教学行为受科学教学理念支配。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与观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
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知识层面之分。
10/11/2018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1、全面性理念
全面性理念是指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达成科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2)、教学要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通过教学要使儿童的整体科学素养(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意志品质、兴趣等)有所提高,把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最终使学生每一方面有所发展。
10/11/2018
2、启蒙性理念
启蒙性理念是指科学教学教授的科学知识是基础的、浅显的,科学观点、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是基本的,以引领孩子们进入科学的大门,走上科学的道路。
1)、要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
2)、要引导学生简约地重复前人的科学探究过程。“简约”的含义是:从总体上看符合前人的科学探究过程,细节上是简略的、压缩的,有的地方削枝强干,有的地方裁弯取直。
3)、要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把深刻的、科学性很强的内容,用浅显的语言或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得以理解。这是教师应掌握的基本功,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10/11/2018
3、探究性理念
探究性是指科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态度。使探究成为学生认识科学的方法和过程,成为科学学习的灵魂和主体。
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教学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要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在科学教学中,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多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和科学创造的过程。
10/11/2018
4、现实性理念
现实性是指科学教学要从现实出发,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的、符合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的内容进行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尽可能选择儿童生活中常见事例。
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时,要尽可能使用儿童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3)、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多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
4)、向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联系儿童的生活、思想实际。
10/11/2018
5、开放性理念
开放性是指科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开放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去实践、研究。教学中可给学生探索的线索,但不规定探索的路径;鼓励学生产生多种多样的相法,允许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
1)、教学内容要开放。科学教学内容要联系社会实践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从课堂、书本中走出来,在生活中学习、应用科学;要渗透时代精神,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新成就,同时也要沟通教学内容的纵横向联系。
2)、教学过程要开放。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的课堂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灵活多变和具有伸缩性,反对对学生的严格控制,倡导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寻找结论,使教学过程更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培养能力。
3)、教学结论要开放。科学教育较重视学生研究的过程,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体验以及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形成,不苛求学生探索的具体结果。
10/11/2018
6、多样性理念
多样性是指在实施科学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和使用的教学手段不是单一的。
1)、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灵活多变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
2)、要使用多种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坚持直观、高效、方便和不可替代的原则,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
10/11/2018
第二节“做”科学的理念
10/11/2018
《美国科学教育标准》指出:“学习科学是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强调在“做”中学习科学。这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过程。
开展科学教学,教师必须把握“做”科学的理念。
10/11/2018
小学科学教学论-第4章-小学科学教学理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