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红梅花
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
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
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
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
寄言蜂蝶漫疑猜。
梅竹精神
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李可染的《红梅报春图》
李可染《红梅报春》赏析
论者每谓缶老是以金石以书法入画的大家,此言极是;然李可染其实亦是以书法入画的大家。此幅红梅即可佐证:其中虬曲的枝干,其实与李可染的书法皆神理暗合,不可一一,不可强析;而其古意苍茫则力透纸背,虽入木三分不为过。
别家画梅,或舒展或局促,或浓艳或淡雅,不一而足。李可染写梅,则于其刚性之外赋梅以弹性、韧劲。惟有极强的弹性和韧劲,梅花才能更好地傲雪斗艳而不是立时折节于外力。这可谓李可染梅花独到之处、独秉之性。
构图上亦是完全的李家特色。弹簧般屈曲回旋的构图,是表现对象韧性品质的最佳方式。而此种韧性,自然为李可染艺术的市场表现埋下伏笔。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是湖南湘潭人,原名阿芝,后改齐璜。齐白石家境贫困,他只上过九年私塾,不得不辍学。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他偶然得到一木《芥子园画谱》,便反复临摹,学会了一些基本画法。齐白石27岁时,拜乡绅胡沁园为师学习绘画,纂刻和诗文。加之他刻苦,长进很快。他曾用了七年时间走访名山大川,结交名士,开拓了眼界,使他的艺术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从一个雕花木匠,发展为民间画师,进而成为有文化修养的艺术家。60岁后定居北京,接受画友陈师曾的劝告,由工笔和小写意转向大写意,开始了"衰年变法",终于自成一体。在他90岁时,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后又被选为中理事会授予他和平奖金。逝世后,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梅花》赏析
庚子1900年,齐白石因家庭人口增添,便携妻儿搬到湘潭县莲花寨的梅公祠去住。这里梅花繁茂,每到冬天,从莲花寨到余霞岭20余里,梅花绽开,竞相斗艳。为此,齐白石将梅公祠取名为“百梅书屋”。后
梅竹精神课件专用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