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追寻最初的梦想.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追寻最初的梦想
——执教音乐课《唱山歌》有感
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蒋忱
你还记得你最初的梦想吗?嘘,先别急着说出答案。不知你是否发现,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常常追求繁复华丽的装饰,形式大于内容,舍弃了最重要的本真,我们常常流连于万千选择,反向整合资源、而舍弃了最有适合的那一个。我们常常满足于每个环节的胸有成竹,而无视于课堂中灵动的生成。这一切,都和我们音乐教育求真、求善、求美的初衷有悖。前不久,笔者有机会参与了一堂《唱山歌》的公开课(课堂实录见后)。课中的种种,让我更感受颇深,磨课、上课、反思的过程中,让我觉得一步一步中,仿佛离最初的梦想更近了一些。现结合课例,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莫让乱花迷人眼——关于最有用的素材选择
《唱山歌》一课教学内容选自《刘三姐》,脱胎于广西民歌,对老一辈的人来说是耳熟能详。但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故事是遥远的、旋律是拗口的。可以说,学生对于这方面的音乐贮备很少。同时我们发现,这堂课可以选择的素材很多很丰富。从电影《刘三姐》到斯琴格日乐翻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到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可以用的素材也比比皆是。用这些现代时尚气息的素材展示给学生,是不是能起到视觉上的新奇轰炸作用呢?一开始,在教学素材的取舍和出现顺序安排上便陷入了难题,选择的过程引起了我们思考。这时,民歌的起源启发了我们,学习民歌,是先口口相传在逐渐流传起来的,是先接触简单、零散、原始的旋律在逐渐复杂,整理、归纳成为体系。现有本体再有变异的。理清了这个因果关系,我们决定还是遵循
民歌传授、传唱的客观规律来安排这堂课的素材的选择和出示顺序。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过于变异的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的片段去掉,并用桂林山水风光导入,并尽量保持老师范唱的原汁原味。并将到斯琴格日乐翻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放在最后,使学生先学会“走”再来体验“跑”的滋味。不光教学素材的安排与取舍,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是遵循了这一原则。在欣赏教学中,由浅到深。从尽量贴近原生态的歌曲欣赏(教师的演唱)到经过整理配器的版本的欣赏,在到现代音乐方式对他的改编;在新歌教学中,有聆听(听)到部分的参与(一领众和)在到摹仿在到独立演唱最后在启发创作不同的歌词。这一切都是循序渐进、力求作到抓住内核与本质,素材很多,很丰富,莫让乱花迷人眼。弱水三千,我只要最有用的那一瓢。
二、相和山水间——关于最有效的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是最常用的一个课堂环节设置了。无论学科,无论课型,被广泛使用。但什么样的情境最有效?贴切、简洁、系统,这是笔者在本课的一次次设计中感受到的几点。
说起情境的创设,最常用的一招,便是风光的导入。本课所对应的广西、桂林山水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一开始,我精心设计制作电子幻灯片从风光到民俗涉及到人文历史特产等等。在试上时发现反映不是很好。走马观花的浏览使学生心浮气燥。注意点太多之后反而什么都没有注意到。后来我也沉下心了问自己,这里的情境到底要起什么作用。其实这里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心理上地理位置的暂时性转换。感受一个适合于“山歌”产生特定的音乐地理环境。(山的开阔使广西山歌悠远,水的柔和又让广西山歌不失细腻)。能起到这个作用,那就够了。所以我们马上进行了调整,用简单的几幅最富代表性的图片
、配上寥寥数语的解说简洁明快的切入了正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情境的创设不应只体现在多媒

追寻最初的梦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18-10-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