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总论
脂溶性维生素(Lipid-soluble Vitamin)——A、D、K、E
1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B族、C
2维生素缺乏病原因
摄入量不足(2)吸收障碍(3)需要量增加(4)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脂溶性维生素
特点:都是疏水亲脂性的非极性分子或衍生物,可伴脂类吸收(可大量在体内储存)。
功能:(1)直接参与影响特异的代谢过程。
(2)多半还与细胞内核受体结合,影响特定基因表达。
1、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
化学性质
是β-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
A1(视黄醇,retinol)
A2(3-脱氢视黄醇,dehydroretinol)
化学性质活泼,对氧、酸及紫外线敏感,(避氧情况下可耐高温)
视黄醇与特异的结合蛋白相结合而在血液中运输。
胡萝卜素吸收后可在小肠粘膜加双氧酶催化下转变成两分子维生素A
β胡萝卜素也叫维生素A原。
维生素A在血浆与视黄醇结合蛋白结合而被运输,可在视网膜视黄醇还原酶作用下脱氢氧化成视黄醛。
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是维生素A的活性形式
A、11-顺视黄醛构成视角细胞内感受弱光或暗光的物质——视紫红质与视蛋白结合发挥视觉功能。
B、视黄醇对基因表达和组织分化具有调节作用。
参与糖蛋白的合成,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与健全。
C、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最有效的抗氧化剂。
D、维生素A过量引起中毒
2、维生素D 可在体内合成。
(1)化学性质: 属于类固醇的衍生物 D2(麦角钙固醇,ergocalciferol)
D3 (胆钙化醇,cholecalfiferol)
性质稳定,耐热,不易被氧、酸和碱破坏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 1,25-(OH)2-D3
在血液中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被运输入肝。
D3本身无活性,在肝细胞微粒体25-羟化酶催化下转变为25-OH-D3,它是D3血液运输和肝内储存形式。
活性很弱,后经肾线粒体1α-羟化酶作用生成1,25-(OH)2-D3,是D3生理活性形式。
(3)1,25-(OH)2-D3 具有调节血钙和组织细胞分化的功能
A、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管钙磷的重吸收,调节钙磷代谢。
B、调节组织细胞分化,紫外线的照射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3
缺乏:(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软化病
3、维生素E 是体内的最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物质
(1)苯骈二氢吡喃衍生物生育酚又分αβγ和δ四种。
生育三烯酚
α-生育酚分布广,活性高,对氧敏感,极易自身氧化。故可保护其他易被氧化物质。
(2)维生素E抗氧化等多方面的功能。
A、维生素E是体内最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可捕捉氧自由基。(酚易被氧化成醌!)
B、维生素E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具有抗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和抑制细胞增殖的租用,并可降低LDL浓度,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肿瘤和延缓衰老方面有一定租用。
C、维生素E提高血红素合成关键酶δ-氨基γ-酮戊酸(ALA)脱水酶活性,促血红素的合成。
D、与动物的生殖功能有关。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
4、维生素K又称凝血维生素
(1)维生素K是2--萘醌的衍生物,又称凝血维生素。常见K1、K2两种。
K1存在绿色植
维生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