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民俗语境下的宝丰民间演艺.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民俗语境下的宝丰民间演艺
绪语: 如果单从曲艺说马街书会,单从杂技看赵庄魔术,那
就会使人感觉它们只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未免显得太单薄了,
太单纯了。应该站在民俗的广度和深度上来审视马街书会与赵庄
魔术,将两者整合为“宝丰民间演艺习俗” ,这样就能够解读到两
个民俗事象的丰富而又深厚的文化内涵,进而探寻到它们的社会
学意义和人类学价值,也有利于从整体上予以保护和传承。
一、 宝丰演艺的概念整合
现在,人们习惯将宝丰县的马街书会和赵庄魔术分开来看
待,学术界也将它们分开来研究。从表现形式看,曲艺说唱和杂
技魔术是两个行当, 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2007 年在普查和认定 “河
南经典民俗”时,也将马街书会和赵庄魔术分别独立地进入了命
名名单(笔者参与了这项工作,当时也觉得很正常) 。随着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步开展和深入,感觉到在一个县域之内将
马街书会和赵庄魔术这两种演艺分开来保护和传承,缺乏整体性
和系统性。
马街书会的表现形式是演唱艺术,赵庄魔术的形式属于形体
表演艺术,从本质上讲,都属于表演艺术。说唱和杂耍在古代归
为“百戏”之中。曲艺中有一个“衔灯大鼓” ,融杂技和说唱于一
体。赵庄魔术在演出时,节目以魔术为主体,另外配有模特表演、
歌曲、木偶等,混搭成一场演出。艺术形式上的分类是人为作出
的,只是为了便于认识和区别。如果把马街书会和赵庄魔术放在
民俗语境之下,则自然而然地联系成一体了。所以,笔者赞成和
主张把马街书会和赵庄魔术两个艺术现象归纳为一个概念: “演
1
艺”,“民间演艺”,“乡土演艺”;加上地域名称,称为“宝丰民间
演艺”,“宝丰民间演艺习俗” ,可以简称为“宝丰演艺” 。
从马街书会到赵庄魔术,它们之间也有着一个历史递进的内
在联系。马街书会即使从明末清初时期算起,也有三四百年历史。
赵庄一带,民间古有魔术之风,但其兴盛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是不是可这样说,马街书会是赵庄魔术的一个源头(或者说是源
头之一),赵庄魔术是马街书会的一个延续和拓展。
把马街书会和赵庄魔术整合为宝丰演艺去称呼,去研究,去
推介, 1+ 1 大于 2,两者相得益彰。这种整合概念并不排斥它们
各自的子定义,也不会影响各自的保护和传承。
二、跳出文化说文化
宝丰县委宣传部樊玉生副部长曾主编过两本介绍“宝丰文化
现象”的书,一本叫《马街书会》 ,另一本叫《赵庄魔术》 ,这两
本书编得不错。在两书中有一段话概括得很好,大意是:赵庄魔
术是群众用“非物质”的形式,找到一个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渠道,被文化部一位主管演出的司长呼之为 “一种创举”,视为“宝
丰文化现象”。司长这番话是站在政治高度讲的,是站在政策层面
上讲的,是站在党和政府的角度上讲的。我欣赏这番话讲得很实
在,也很到位,在于说出了宝丰演艺习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及其现实意义。
如果用“形而下”的视角来审视宝丰民间演艺习俗,会体悟
到这样一个道理:中原地区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但多
少个世纪以来,人口越来越多,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尤其是近现
代以来,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成为影响全社会和谐与发
2
展的大问题。勤劳而又智慧的中原农民,用“非农业”的方式,
用“非物质”的形式,用文化“

民俗语境下的宝丰民间演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uixin1314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8-10-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