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纳洛酮的儿科临床应用.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纳洛酮的儿科临床应用
1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
纳洛酮又称丙烯吗啡酮,为羟二吗啡酮的衍生物,静脉和气管内给药 1~2min 生效;肌
注和皮下注射 5~ 10min 见效;口服效果差,仅为肠外给药作用的 1/50。血浆半衰期 90min 。
作用持续时间 45~ 90min 。纳洛酮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其通过速度是吗啡的 12 倍,脑内
浓度比血浆高  倍。主要在肝内代谢,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经尿排出。纳洛酮临床常用剂
量为 ~ ,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 FDA )推荐采用连续滴注法, 成人以  ~ 
的速度静脉滴注为宜,儿童及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均为  。
 纳洛酮的作用原理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竞争性药物, 它与分布在脑干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后, 能有效地阻
断阿片类药物及内源性阿片样物质( OLS)所引发的各种效应。 OLS 主要生理作用为: ( 1)
镇痛作用:针刺麻醉效应与 OLS 升高有关;( 2)抑制呼吸: OLS 通过降低脑干神经细胞对
二氧化碳的敏感性而抑制呼吸。 新生儿及早产儿周期性呼吸暂停及低血压等则与血浆及脑脊
液中的内啡肽水平增高有关; ( 3)降低血压,减慢心率; ( 4)能促进垂体释放生长激素、促
甲状腺素等;抑制促性腺激素、 ACTH 和垂体后叶素的释放,可升高血糖; ( 5)促进缺血性
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 (1)具拮抗阿片类药物的作用: 用于阿片类药物急性中毒所致的呼
吸抑制、瞳孔缩小及意识障碍。 ( 2)拮抗 OLS 的作用:①抗休克,纳洛酮能增加休克动物
的心排血量、 每搏输出量和左室收缩功能, 提高平均动脉压; 使冠脉血流和心肌的缺氧得到
改善,增加了动物的生存率;②改善呼吸,能增加呼吸频率,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通气
障碍, 缓解低氧性呼吸衰竭;③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纳洛酮还能明显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脑
灌注压,使缺氧后的脑血流量重新分布, 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液供应, 减轻脑水肿,缓
解昏迷、偏瘫等症状。 ( 3)非阿片受体作用:除特异的阿片受体拮抗作用于外,尚有非特异
的非阿片受体作用,如:①抗氧化作用;②稳定肝溶酶体膜,减少生物活性因子(如心肌抑
制因子)的释放;③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血栓素 A2 和白三烯的合成和释放,抑制血
小板聚集防止 DIC 发生;④恢复膜泵 Na+-K+-ATP 酶功能,使离子转运正常运行,解除细
胞内钙离子超载,减少或避免细胞死亡;⑤直接增强心脏肾上腺能 β 受体的效应。
2 纳洛酮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急性中毒
 儿科常见急性中毒
( 1)类阿片类药物中毒。儿科常用的止泻药物复方苯乙哌啶[ 1,2]( lomita ),由苯乙
哌啶(地芬诺酯 diphenoxylate,DPX )和硫酸阿托品( atropine,A TR )组成,每片含 DPX
,ATR  。其中苯乙哌啶有类阿片作用。本药稍有甜味,易误服中毒。地芬诺酯
是人工合成的哌替啶衍生物, 有与吗啡相同的基本结构, 作用于阿片受体, 对中枢神经系统
有抑制作用, 过量引起嗜睡、 昏迷及各种程度的呼吸抑制甚至呼

纳洛酮的儿科临床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