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PT文稿
导论
一、科技史的研究对象
二、科技史的研究内容
三、科技史的研究历史
四、学习研究科技史的意义
五、学习研究科技史的方法
一、科技史的研究对象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历史学科
* 科技史本身并不是科学技术:是第二次探索/第二次发现
* 科技史也不是一般的历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叉的历史学科
二、科技史的研究内容
科学史、技术史、科学思想史、科学社会史、科技方法史、比较科技史……
内容宽窄:科技通史/科技专史(分科史/国别史/断代史……)
内容特点:史实(科技发展史)/史论(理论科技史)
内容重点:科技内史(科学技术史)/科技外史(科学社会史)
关于科学技术的内史:
将自然科学作为认识成果来研究
研究科学技术本身的概念、原理、定律的积累、继承和演进过程
科技发展:相对独立性-历史继承性
科技的内史对于科学教育有重要意义
科技的内史不能全面反映科技发展规律
关于科学技术的外史:
将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现象来研究
科技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科技产生、发展受诸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政治、经济、哲学、文化、教育、军事、宗教等条件,影响科技发展的方向、规模、速度等
案例:世界科学中心转移(汤浅现象)
汤浅光朝: 近代科学中心转移
意大利 1540 ~ 1610
英国 1660 ~ 1730
法国 1770 ~ 1830
德国 1840 ~ 1920
美国 1920 ~ ?
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科学家活动
科学家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智力和非智力品质等的影响作用
不少重大发现和发明,非一人独创。如,微积分:牛顿和莱布尼兹;进化论:达尔文和华莱士;能量守恒定律:多位不同专业的科学家;孟德尔的发现: 1900年三人同时发现
结论:时势造英雄/多位与全部?
三、科技史的研究历史
* 研究历史悠久/* 随近代科技发展而兴/* 西方科技史发展/* 中国科技史研究/* 启示
四、学习研究科技史的意义
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拜伦:最好的预言家是过去。 F·培根:……读史使人明智……
1、推动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科技现代化是关键,车之二轮:科技和管理
*确定科技战略和策略,也要注重研究历史
*研究和借鉴近现代史上欧美日的科技现代化
*科技政策史提供“背景”和“借鉴”的价值:如何处理科学、技术、生产关系,搞好技术引进,加强科技管理,培养科技人才…经验和教训
2、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集》第一卷)
与理科学生和科技工作者有直接关系
*历史资料、假说、实验手段、科研难题的当代价值
*科学家思维方法、学术思想、治学态度的启迪意义
*百科全书式科学家今已难成,科技史的弥补作用
对文科学生和管理工作者大有裨益
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品德、意志等的教育意义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P79)
*我们的科学进步得如此之快,以致大多数原始的论文很快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而显得过时了。但是,另一方面,根据原始论文来追踪理论的形成过程,却始终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P177)
3、研究科技史的哲学意义
*哲学发展与自然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学习科技史有利于提高哲学素养
4、科技史是诸多学科的基础学科
*诸如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库恩)的观点
五、学习研究科技史的方法
* 史论结合中外比较
* 三个面向古为今用
* 发挥好两个积极性:主导性作用和主体性作用
教材-参考书
科学技术史教程,杨直民张法瑞,农业出版社
科学技术史,李思孟宋子良,华中科大出版社
自然科学发展史,潘永祥李慎,首师大出版社
科学思想史,林德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理论科技史,宋子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世纪科学技术史,科学史所,科学出版社
历史上的科学,[英]贝尔纳,科学出版社
其他版本
导论思考题
1、科学技术史:研究对象、内容。
2、科技内史与科技外史及其关系。
3、研究和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
* 科学技术史的分期问题
* 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
科学源于中世纪拉丁文 Scientia“”--知识体系和知识生产与运用过程的统一
技术一词较早---
:科学--发现/ 技术--发明
科学技术史课程PPT文稿参考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