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87年的春天,我正在读高三,我的语文老师退休了,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第一次上课,一句话没有说,老师先是在黑板上写了硕大的四个字“情天恨海”,然后转过身告诉我们,学语文,要有情,情天恨海,才能写出好文。少年的心思,就在那一瞬间开始萌动,老师魁梧挺拔的身姿,浑厚悦耳的男中音从此拨动了全班少男少女的心。
老师上课很奇怪,课文内容被他很快讲完,然后开始带了录音机到班上来,让我们听《命运交响曲》,给我们讲法国小圆号,讲银笛,讲贝多芬。有时候又在外地请来一个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家,给我们讲红学。或者请来一个写散文诗的作家,讲散文诗的写作。还有一回,竟然请来一位研究历史的,给我们讲魏晋南北朝文化,和“竹林七贤”。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知识,让我们充满了好奇,不知道他下一节课又会出什么新招。
那时的我,因为家在农村,只有走高考这条独木桥,才能走出山村,心里压力很大,一边如饥似渴地读古今中外名著,一边担心着自己数理化成绩,矛盾,自卑,内向,使我性格忧郁。虽然是语文课代表,但我却很少和语文老师打交道。记得一次语文老师让我帮他该试卷,一个下午,我竟没发一言。此后的一天,上课时,我在看小说,老师突然喊我的名字,提问我一个问题,我圆满回答出来,老师沉默了几秒,表扬了我,说我给沉闷的课堂带来了生气,希望以后克服羞怯。老师当堂的表扬让我很开心,当堂指出我性格的弱点也让我很震撼。
说来容易做来难,羞怯是我与生俱来的性格,冷峻的外表掩饰了我羞怯的内心,我一直无法克服。
后来,在我的作文本上,老师常在我写得好的语句下留下漂亮的批语“真是神来之笔”等等,鼓励的话语给了我很大信心。老师还将我的一篇文章推荐发表在全国发行的《中学文科》上,并附了评语发表。
此后,我们班牵头成立了文学社,办起了校刊,而且办得很火。老师带我们和外校文学社搞了一次联谊,在华阳河源头,我们泛舟河上,在小柳林里,我们畅谈未来,才艺表演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唱了一曲《我的家在松花江上》,差点把我们眼泪唱出来。
我毕业的前几天,老师调走了,走之前,老
那是1987年的春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