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改革蓝皮书》绪论
邹东涛
一
2007 年 12 月 18 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9 周年,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步入 “而
立”之年,其时,正值“发展和改革蓝皮书” ( )《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 1978~2008 )》
组编和写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 我心潮澎湃, 写下了两首 《改革步入
三十年》的诗稿——
(一)
改革步入三十年,三中全会功盖天。
坎坷跌宕建国路,开辟新程转大弯。
阶级斗争“纲”退位,经济建设走前沿。
摸着石头探河道,慎履薄冰高扬帆。
土地承包农民笑,市场开放购销欢。
国企改革产权变,非公经济半壁天。
经济增长蒸蒸上,环球商贾竞抢滩。
(二)
前腐后继斩难断,道德衰败信誉残。
社会阶层大分化,收入分配距天渊。
劳工地位落千丈,权贵资本蠹蔓延。
当年喝汤呼万岁, 今日吃肉骂声喧。
“两仇”思想日演进, 反思改革白浪翻。
退则卅年前功弃,进则改革大攻坚。
改到深处是硬核,民主建政挺前沿。
在第一首中,我对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喜形于色。
在第二首中,我对改革开放存在的种种问题忧心忡忡。
二
开启于 1978 年 12 月 18 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国改革开放,经过既轰轰烈烈又扎
扎实实 30 年的艰难拼搏,创造了当今中国的“两个盛世” :一是中国经济体制创新的盛世;
二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盛世。美国学者舒亚・库珀・雷默( Joshua Cooper Ramo)于
2004 年 5 月向全世界打出了 “北京共识” ( Beijing Consensus)的旗帜,以挑战“华盛顿共
识”( Washington Consensus)的气派大大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自古“盛世修书” 。“两个盛世”把为改革开放“修书”的历史任务推到了世人面前。胡
锦涛总书记在 2008 年的《新年祝词》中宣布: “ 2008 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
“隆重纪念” 有着许多实际工作要做, 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者和研究者们, 最重要、 最熟悉、
最恰当的工作就是为改革开放“修书” 。为此,我们组织撰写了这本“发展和改革蓝皮书
( )”《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 1978~ 2008)》。
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既是改朝换代的历史, 也是发展和改革的历史。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 改朝换代和改革都是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 然而, 中国历
史上的十多次大的改朝换代都成功了, 而十多次大的改革在当时基本上都失败了, 或者说初
胜即败了。 从先秦商鞅变法到北宋王安石新政, 从明朝海瑞上疏到清末戊戌变法, 都在轰轰
烈烈中成为历史的悲剧。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只是在扭曲中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而一个个功勋
卓著的大无畏的改革家, 只是在身后的历史学家笔下才得到崇高的评价。 王安石的千古绝唱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只是当时无可奈何的悲怆呼唤。
在人类历史上辉煌了几千年的文明古国,自 19 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自身制度和科学技
术的“双重落后” ,这只世界闻名的东方雄狮渐渐沉睡,受尽了新兴西方列强的惨烈蹂躏,
华夏文明不仅衰落了,而且是百孔千疮。然而,天行健,东方雄狮始
《发展和改革蓝皮书》绪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