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育人为本”之师德感悟
富源县第二中刘亚莉
摘要:“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师德师风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品德修养和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
“学高为师”是读大学时的校训,它一直陪伴着我。什么是师德师风?
“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师德师风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品德修养和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
在现在这个败坏师德师风事件频发的社会,很多人都会拿更严格的要求来审视教师这一职业,教师的师德问题,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重要内容,出现在报端的,不是令人敬仰的教师楷模,个个学生感念师恩,而大多是对教师的讨伐,甚至是控诉。一时之间,师德师风的警钟长鸣。
杨启亮指出,教师的职业境界有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做幸福体验。他认为,前两个境界是一种“他律”的取向,后两者是“自律”取向,并建议教师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做幸福的活动。高尚、崇高只是一种来自外在的评价,而幸福是行为主体的内在体验,只有与人的内在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活动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永恒的活力。[1]
转眼之间,我从事教师行业已满11年了,其间有欢笑,有泪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则是充实,这一点可能是做学生时代无法体会到的。教育学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也需要创造,因为,你面对的是几十个充满创造力的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问题似乎也越发多了,而社会也要求我们教育出充满创造力,有个性的学生。因此,我们教师也应富于创造性。我下面就想谈一谈自身方面的一个小案例。
一、爱可以温暖学生之心
案例一:我所教班级当中有个名叫赖松的学生,长期以来,他的问题是:他非常聪明,可是很贪玩,所以成绩平平。我知道他是很有潜力的学生,所以暗中观察他。发现他是在一个单亲家庭,后母很少管他,入冬了,也还穿着单薄的秋衣,真是个小可怜,揪满我心。我买了过冬的衣服送给他,以姐姐的关心照顾他,他和我成了好朋友,他也明白我的期许,后来通过他的努力,成绩每学期第一
师德师风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