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坞》
1、读诗歌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2、讨论、简析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
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 而且往往从
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例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
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
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辎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
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问,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
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
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
境。
3、讨论:本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小结:这首诗写景以动衬静,显得山林越发清幽。用“发”、“开”、“落”等动词写花开花落,很自然,
山林的幽静气氛就表现出来了。花自开自落,诗人的寂寞之意与淡泊之情寓于诗中。
5、质疑探究:你是否认为《辛夷坞》只是表达了淡泊情怀?
有人认为, 《辛夷坞》在写景的同时也就不免带有寄托。屈原把辛夷作为香木,多次写进自己的诗篇,人们对它
是并不陌生的,它每年迎着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条上绽葩吐芬,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
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全诗由花开写
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
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
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五、作业:背诵这两首诗
1
《送沈子福归江东》
1、齐读
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2、讨论,赏析
王维大约在开元二十八、 二十九年 ( 740、741)知南选, 至襄阳 (今属湖北) 。他集子里现存 《汉江临眺》 、《晓
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沈子福,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
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析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
气氛。 行客已稀, 见境地的凄清, 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下舍之情。 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 第二句点出 “归江东”
题意。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临圻,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
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 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 诗人忽发奇想: 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
《辛夷坞》《送沈子福归江东》《观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