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大学生中学物理教学技能大赛
教学设计
参赛课题: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推荐单位: 泰山学院
参在选手: 殷允帅
所学专业: 物理学
学历层次: 本科
山东·烟台
2009-8-16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五章第五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本节课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匀速圆周运动,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好圆周运动的关键点。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这个难点。教材通过实例分析给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给出向心力表达公式,然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
本节是本章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同时,向心运动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可以科学的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向心运动现象。
二、学生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对匀速圆周运动有了一定的理解。知道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等,并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半径之间的关系。学生知道在转动装置中,共轴的轮子上各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皮带转动(不打滑)中,凡和皮带接触的点,线速度的大小相等。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的含义,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3)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形成向心力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在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在解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敢于实验,体会实验在探索物理规律中的作用和方法。
(3)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细致、耐心的实验修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五、实验仪器
向心力演示仪、细线、小球、钥匙若干(相同规格)、圆珠笔杆、弹簧秤、铁架台等
六、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要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此本教学设计采用学生实验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为主的实验探究教学法其他教法相辅教学方法。
本节课先通过对实验的理论分析,得出向心力的概念,再通过实验,探究其表达公式,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推导严谨,能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用实验方法讲向心力,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这样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向心力的存在及意义。
七、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流程为:展示情景,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共同探究→思维发散,科学猜想→分组实验,探索研究→定性分析,定量计算。
展示情景,提出问
向心力教学设计-教学竞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