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16 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1. D ( 3 分)(无事生非,没有原因地制造麻烦。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
爆发与暴发都可以指突然而猛烈地发生,但侧重点和适应范围有差异,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
山、重大事件等,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沟通,使彼此相通;勾通:贬义,勾
结串通。)
2. B ( 3 分)( B 项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其他三项写的雪景。 )
3. C (3 分)(阑珊:衰减,将尽。 “灯火阑珊”意为灯火稀疏,亦指人烟稀少、冷清之地,与店家经营之
意相悖。)
( 3 分)(③句中“寻常所认出的分别”对应前文“诗与散文的分别” “很容易认出” ,所以放在第一
句;①句显然是紧承④句的;还可以根据横线处的标点提示,⑤句中“这问题”的所指,以及②⑤句
中的介词“从”来判断。 )
5. D (3 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仍然是“弱肉强食”论。 )
二、文言文阅读( 19 分)
6. C ( 3 分)(权:暂代官职)
7. C ( 3 分)(“颉颃”是不相上下、相抗衡的意思。 )
8.( 1)(那些)凭着诗赋获得名声的才华出众的人,大都擅长应制体,孙君不认为这种诗是好的(或“不
赞成这样写诗” )。(5 分:“高才” 1 分,调整语序 1 分;“类” 1 分,“工” 1 分;第三句句意 1 分。)
( 2)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屋舍毁坏, (孙君的)亲戚朋友几乎都丧败衰亡了,他就在城边租房住
下。( 4 分,每句 1 分,关键词: “兵燹”“荡然”“亲故”“僦屋”)
(对应制体诗不以为然) ,率性而为(或“倔强任性” )(厌举子业,入学也不以乡试为
重,好狎侮人,人们疏远他,慨然出游,脩脯入手辄尽) ;中年后甘于平庸,不复抱负(意气败丧,不
欲他就;诗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 。( 4 分,写出结论即可。 )
【注释及参考译文】
孙君小传
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析( 分拆 )县为金匮人。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 排行在后的 )。
幼颖悟( 聪慧过人 ),读书十数行下,于汉、魏以降诗学源流罔不探讨有得。其时吴江赵艮甫流寓( 寄居
他乡 )于锡,以诗鸣( 著称,闻名 )当代。君窃慕效之几方驾( 两车并行,比喻不相上下、并驾齐驱 ),
赵亦订( 评议 )为忘年交。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 大抵,大致 )工( 擅长 )应制体( 唐宋诗人有以应
制为标题的,皆为应皇帝之命而作,内容多半是歌功颂德,蹈袭陈言。后世把这类诗文称为应制体 ),君
弗之善。尤厌弃举子( 被荐举应试的士子 )业( 学业、事业 )。故年二十四始游( 周游学习 )于庠( 地方
学校 ),亦不数数( 急迫 )应秋闱试。故滑稽( 言行使人发笑 ),好狎( 轻侮、戏弄 )侮( 轻慢、怠慢 )人,
人畏其口,弗敢近。君乃慨然出游,依从( 堂房 )叔文靖公于闽。文靖爱其才,厚资( 供给、资助 )膏火
( 供给学习的津贴 ),而颇束缚之,弗任以事。君忽忽( 恍惚 )不乐,竟返里( 乡里、家乡 )。后乃游汴、
游燕,以记室( 古代官名,掌章表书记文檄 )为诸侯上客。然 脩 脯(
2016年苏锡常镇二模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