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流行调查培训
学习目的
掌握监测资料的分析与利用方法
了解暴发现场调查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分析方法
掌握疫苗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的方法
掌握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必须考虑的条件
了解疫苗效力计算方法,影响疫苗效力准确性的因素
第一部分:事件的起源
教学建议:阅读为主,时间10~20分钟。学员通过阅读,思考麻疹疫情升高可能的原因。如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应从哪里入手?
基本情况
浙江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之一,,流动人口估计在1500万人以上。该省15岁以下儿童麻疹常规免疫一直采取两剂次的控制策略,2005年以前麻疹疫苗第一剂和第二剂的接种程序分别是儿童满8月龄和7岁,2005年后第二剂接种时间调整到18~24月龄。接种周期以月接种为主,各地每年能够提供12次以上的基础免疫接种服务,目前有95%的乡镇建立了规范化门诊。
尽管近年来该省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是2005年1~6月该省报告麻疹病例数却居全国首位,发病率位于全国第三(见图1,图2)。这种疫情异常增加的状况引起了各级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对已经开展的免疫规划工作产生了质疑。
图1 2005年1~6月分省麻疹发病数比较
资料来源:全国疫情监测
图2 2005年1~6月分省麻疹发病率比较
资料来源:全国疫情监测
问题1:在一般疾病监测工作中,有哪些因素能够引起某种疾病报告病例数量的异常增加?
参考答案
公众寻求医疗服务的意识增强;
临床诊断水平和技术的提高:临床诊断能力提高或因使用新的检测方法提高了检出水平。
该疾病监测系统改变:病例定义更宽泛、报告单位增加、监测质量提高、报告人员增多等。
人口改变:监测人口增加、监测范围扩大等。
报告出现错误(实验室、临床诊断)。
真实的爆发或流行。
由于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自2004年实施了网络直报,浙江省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直报覆盖率>95%,到2004年底乡镇卫生网络直报覆盖率超过了80%。
由于报告方式的改变,网络直报系统敏感性的提高,发现了更多的病例,可能是一个病例数增高的因素;
经过各地疾控部门初步的现场核实,病例临床表现几乎都有发热、出疹、卡它症状,克氏斑;抽查部分病例的血清学诊断结果提示:85%以上的病例麻疹IgM+。所以可以确定此次疫情是真实的麻疹流行。
第二部分:疾病监测资料的分析
教学建议:讨论为主,时间40~70分钟。教师重点是引导学员运用流行病学知识解释数据,对每个数据图表表达的含义做出假设,并且提出验证假设的流行病学方法,以及应该考虑的影响因素。
麻疹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