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命题角度上看,选修内容的考查注重能力立意,都强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相关问题。因此,考生复习时必须注意对每场改革的全面掌握与理解,提高对同一时期或同一类型改革的比较分析能力,提高材料的解读和运用能力,并注意与现代改革的比较,赋予古代改革以现代意义。
库文档分享
【运用提升】(2011·山东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库文档分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库文档分享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措施。第(1)问通过材料一中“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可以看出北宋的科举考试重诗赋记诵;“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可以看出官吏的选用重科名资历;第(2)问“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可以看出王安石改革中注重实用为主,改革措施根据教材知识作答,较为简单。
库文档分享
【参考答案】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选用重科名资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库文档分享
[备选题] (2011·福建质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库文档分享
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商鞅变法的条件?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库文档分享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条件、特点及作用,难度不大。第(1)问,要仔细阅读材料,归纳出四个方面的条件,尤其注意“畜积殷富”这一经济基础;第(2)问,要综合材料来分析,如从“贪狼强力”和“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得出特点之一“利用强悍民风,因势利导”;作用可从材料二、三分析得出,比较简单。
库文档分享
【参考答案】
(1)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统治者的抱负。
(2)特点:利用强悍民风,因势利导;刑赏并用(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作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社会秩序;增强秦军的战斗力;加快秦统一中国的进程。(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库文档分享
库文档分享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