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初探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战略格局视角,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这些重要的论述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路径与方向。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产力;民生
一、关于生态文明的系列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国内外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访问交流等各种场合,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极其重视生态安全。
关于生态环境的阐释,可以大致概括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观。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生态观。以人为本的生态观。
首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高度,总书记站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目标方向。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指出,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要求,他为此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文明理念。①其次,在我解读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②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实践方向。最后将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联系,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作用。
二、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
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仅继承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也对其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创新。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③是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生产力高度的深刻论述,它精到揭示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历史经验表明,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置环境保护于不顾的发展模式,只能造成“高污染”、“高消费”、“高能耗”和“高浪费”,“竭泽而渔”一味发展而没有保护,特别是失去对资源承载力这个发展前提基础的保护,发展最终将无从立足。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保护“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表面上看,生态与资源没有直接包括在诸要素之内,但自然条件也就是自然生产力,它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它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息息相关。
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以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来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寻求绿色发展之路。坚持走环境保护和经济优化的双向路线,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范式。
把环境保护作为稳增长转方式的重要抓手,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只有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有了更加准确的理解和高度把握,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因此,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视域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任务。
三、研究生态文明思想的意义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的把握,其实质就是理清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生态文明思想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