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仲裁案
2014年3月30日,菲律宾政府正式向设在海牙的国际法庭提交了针对中国的诉状,指控中国在南海划设“九段线”非法。从2013年1月22日,马尼拉第一次提出要向国际海事法庭起诉中国的南海主权诉求一年多之后,菲律宾最终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想要通过单方面诉诸国际司法管辖的方式,利用国际舆论在中菲南海主权争议中对菲律宾所谓“同情弱者”的心态,企图达到否定中国在南海岛屿与相关海域合法拥有主权的目的。对于菲律宾的这种不顾事实、不顾历史,一心想要单方面否定中国的南海主权、实现菲律宾自己在南海岛屿主张的自私行动,中国政府当然无法接受。2014年4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此发表声明,郑重宣告中国对菲律宾仲裁案“不接受、不回应、不参与”的立场。但南海岛屿主权争议却因为菲律宾的这一单方面行动,必然变得更加紧张。
南海主权争议并非国际司法干预可以解决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作为条约的执行机制之一,联合国于同年在德国汉堡设立国际海洋法仲裁法庭,用于对联合国海洋法执行过程中的争端提供国际司法解决的途径。中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不仅履行联合国海洋法相关义务,也坚决支持国际海洋法公约所附设的司法仲裁机制。然而,南海主权争议并不适合于国际司法干预。
首先,南海主权争议涉及包括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在内的5个国家和一个中国台湾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南海岛屿及相关海域问题上的主权争议相互重叠、由来已久。菲律宾在2014年3月30日提交了4000页的针对中国的起诉书,但与菲律宾在南海有直接岛屿争议以及专属经济区争议的还有越南、文莱和中国台湾地区。马尼拉当局有意漠视南海地区存在的多样化岛屿与领土争议,偏偏单挑中国的“九段线”作为国际司法诉讼的对象,这本身就违背了一般法律规则中的“一致性”和“非歧视性”原则。
中国在南海声索主权,依据的是历史权利与国际海洋法规则这两大基本法律主体。“九段线”(又称南海断续线)本身由来已久,其划定可以上溯到194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8年的领海声明中又重申了基于“九段线”,中国在南海享有的岛屿主权和海域权益。从那时以来,中国政府基于“九段线”的维权行动,从来没有在任何国家中有选择性地差别对待。与此同时,中国台湾地区也是“九段线”坚定的声索者。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利用中国国内局势动荡的状况,乘机纷纷占领了南海群岛中的大部分岛屿。南海岛屿的主权争议自此出现了多国化的复杂现实。菲律宾政府置这一基本事实于不顾,独挑中国进行国际海洋法司法诉讼。马尼拉的如意算盘是,只要抡起国际司法诉讼这个大棒,把中国这个
“大块头”国家砸倒,菲律宾就可以在南海主权争议上说了算,就能合理合法地窃取所占领的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这样的想法未免天真。
没有南海所有主权争议国家相互之间真正坐下来谈,没有在解决南海主权争议问题上的善意与合作的精神,海牙国际海洋法仲裁法庭即使做出有关南海“九段线”的司法解释,也无助于南海岛屿主权争议的实际解决。菲律宾政府现在不惜在仲裁问题上大唱高调,甚至叫嚣这是菲律宾这个“小国”面对中国这个“大国”不得不启用国际司法手段来维护利益,把对华诉状说成是菲律宾对国际海洋司法体制的“重大贡献”,正是应了中国人的一句网络用语,自己装作“很傻很天真”。而这背后的真实动机,无非是图谋利用美
菲律宾仲裁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