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是为了什么?
关于支教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掂量,很多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现在发给每一个面试的志愿者,或者针对其中提到的问题,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觉得支教是一件很神圣的事,那么,你错了。支教其实没你想象的神圣,你会发现菜里肉不见了,你会发现漫天的星星数的你头晕,你会发现原来蚊子除了咬人,掉下来也可以砸出一个包。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有幸到达一所山区小学,作为一名支教老师,那么恭喜你,因为你将得到清脆的童音叫你“老师”的奢侈享受!
几乎每个支教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很多时候,孩子们带给我们的,要远远大于我们所能够给孩子的。既然这样,还何必去支教呢?曾经有个志愿者给我说了这样的话:如果我们不去支教,而把我们每个人花的几百块钱给孩子,是不是给孩子的帮助会更大呢?我当时很严肃的说:不是!可是,劳民伤财的一次支教,究竟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改变呢?
每个去支教的人,都会希望通过自己打开孩子的心,就像《我的青春谁做主》里面有个戴眼镜的女的后来去贵州大方支教,记得她有这样一段台词:在那个地方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感觉自己就是孩子们的灯塔孩子们的希望……可是这个灯塔指向的,究竟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偏远的山村,破旧的学校,天真的孩子,淳朴的校长,这本应是属于每个支教志愿者心目中理想的
“支教圣地”。然而现实并不是如此!现在由于国家对教育尤其是西部基础教育的重视,很多贫困小学已经盖了楼,修了操场,有些甚至装了电脑室!电影《天那边》里那种学校建在山坡上,学生坐在石头上的情况已经很少很少了。国家和社会对西部贫困地区的关注,让西部小学真的“不缺钱”了。当然,对于一些设施学生是不是真正能从中受益那是另外一回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在中国不是教育上的问题,是整个国家监督机制的问题。
然后是那种农村老师守着三尺讲台的形象,很多志愿者,都对山村里的乡村教师抱有崇高的敬意,觉得他们或舍弃自己的青春,或放下了自己的理想,坚守着破旧的三尺讲台,以一个人“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学校,扛住了孩子们的希望。。。这种忽悠人的话听多了,志愿者们也自然受到影响。很多乡村老师是怎样的,抽烟、喝酒、赌博,打骂学生。当地人给我说的是老师有“三打”:喝醉了酒来上课,学生要挨打,赌输了钱来上课,孩子要挨打,在家被老婆骂了,孩子照样挨打。教育法明令的“不准体罚学生”在很多乡村教师眼里就是个屁!
当然,对于现在很多没吃过苦的人来说,支教生活也会很艰辛的,比如你不得不走十几里山路为了去一个学生家,你会十几天吃不上一顿肉,每天日复一日的土豆白菜,你会和一群人打地铺睡在办公室甚至教室的课桌上。但是,支教不是让你去吃苦去体验生活的,所以,如果你只是想体验一下西部山区的生活,只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吃得了十几天的土豆白菜,甚至只是想借着支教的名誉出去旅游,我想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支教,我们是去做什么?
传道,受业。
我们要做的,是教会学生们知识,是开拓学生们眼界,是带给孩子们快乐。在支教出发前很多志愿者给我打电话说自己要教很多东西,什么蓝调音乐、环保知识之类的,我只是很客气的说你可以先准备,到当地了解情况之后再说。他们还不知道,我们要面对的,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到学校第一天拿到全镇统考的成绩单,一个班27人有13个零分,最高分不到7
支教到底是为了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