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教学设计1
(《马拉松》(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竞赛的来历。学生升入三年级应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本册书从一开始教师就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养成预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马拉松》一课是本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此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预习方法,养成了预习习惯,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以学生的预习情况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片断一
(多媒体播放第26届奥运会王军霞身披国旗奔跑在赛场上的镜头)
师:你熟悉这个镜头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呢?
生:这是王军霞在奥运会上取得马拉松竞赛冠军的精彩一刻。
师:(板书:马拉松)这精彩美丽的一刻正是我国优秀的长跑运动员王军霞在第26届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夺冠的一瞬,她不知震撼了多少中国人的心。说到马拉松竞赛,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不少资料,请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选出一份最有价值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生:我知道马拉松是奥运会的一项长跑竞赛,距离是42公里195米。
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知道的吗?
生:我是预习时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看样子你预习的很认真。
生:我知道马拉松竞赛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一场战争。为纪念一名战士,在第一届奥运会上举行了从马拉松镇跑到雅典的竞赛,受到了世人的瞩目。
师:你知道的可真不少,能说说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的吗?
生:我是在《少儿百科全书》上查到的。
师:你很善于查阅资料。
生:我知道马拉松竞赛可以锻炼人的耐力,培养人的拼搏精神。
师:你说的不错,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听爸爸说的。
师:询问长辈这个方法也不错。
生:我还知道国际田联曾对马拉松距离进行过反复丈量,并确认从1924年第八届巴黎奥运会起,,一直沿用至今。我是在网上查到的。
师:上网搜集资料,这也是个好方法,家里有电脑的同学也可以尝试着做一做。
【点评:这样做为学生展示其搜集来的资料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在汇报交流资料的同时说出自身资料的来源,这不只增加了学生的见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学生的家庭背景、环境各不相同,听听他人搜集资料的方法,使自身得到启示,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这也体现出了一种学法上的指导。】
片断二
师: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马拉松竞赛的来历。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马拉松竞赛是为了纪念战士菲利比斯的。
生:我知道了“野心勃勃”这个词的意思。它是对领土、权力或名利的巨大而非分的欲望。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的。
师:看样子你在预习时很认真,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向他这样认真预习。
生:我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并且能给它们组词。
师:很了不起,能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吗?
生:查字典,有的问爸爸、妈妈。
师:你的方法很灵活也很适用。其他同学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点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因此可以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鼓励他们用自身喜欢的、各种不同的方法独立识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读后请给他一个评价。
(同桌可以分工合作。用他们自身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读后用☆作为评价。三颗星为优秀,两颗星是可以,一颗星则是需要努力。
马拉松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