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践行孔子教育思想的方法与途径.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践行孔子教育思想的方法与途径
[摘要]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具有极高的前瞻性,即使放在2500年后的今天,也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
一、孔子教育思想侧重于教育的实践意义,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孔子最早提出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认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行”,将教学划分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使知识的学习、思考与应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独立思维的实践意义。孔子说,“先行其言后从之”强调的是“行”,即实践的重要性。
孔子德育思想也在于实践性。儒家教育思想将人格的自我完善通过三个环节即“自省、克己、慎独、中庸、力行”来实现。下面笔者将从其中的四个方面来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实践方式。
,即通过随时的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修正自我。《论语》有说:“吾日三省吾身”,“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讲的都是人要进行内心自责,进行自我反省的道理。孔门大弟子曾参“吾一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他反省的实际上是自己对工作是否忠于职守,对朋友是否信守承诺,对自己是否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是通过自省是在实践中去认识自我、剖析自我。
我们的德育也可以从教会学生自省为切入点,使学生通过自省来明礼诚信。
2.“克己”,即通过自我克制、自我约束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自身的能力。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诠释了人都有一定的欲望的这一思想。但如果不能克制欲望,人就会放弃道德底线,出现种种劣行。正如孟子所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乎禽兽”。孔子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号召人们使自身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规范。
今天,我们在德育渗透中,也要对学生进行这种克制教育。只有克制住自己的不正常的欲望和冲动才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加强自身修养。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的恰恰是克制。而无“克制”势力会出现社会不和谐音符,影响社会良性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克制”教育是必要的。
3.“慎独”是儒家对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自律要求,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它是“自省”和“克己”的发展。今天我们对学生进行“慎独”教育,使个人独处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可以起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的作用。
4.“力行”就是重视“身体力行”,强调实践价值。《论语》中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时习”就是要经常练习,经常实践。孔子强调衡量个人的优劣要“听其言而观其行”,更看重人的实践行动。要求学生要言行一致,说:“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种才能完善自我,成就不朽伟业。孔子坚持
“力行”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也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学生进行“力行”教育,对改变学生不良习惯,进行养成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的教育工作,应当注重实践性,将新课程的理念与传统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并根植于古老文明沃土的行之有效的德育之路。例如现行教育中普遍推广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孝敬父母的“感恩”教育活动,提倡“创新思维”的新理念,都是古代教育思想在今天的新实践、再演绎。
二、从孔子教育思想中提取精粹,从心理研究的角度去渗透德育功能,使德育更亲切、自然,能够达到“涧物无声”的目的。

践行孔子教育思想的方法与途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ggqyk17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