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根据弗洛伊德、海明威和萨提亚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到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传播广泛。
快速导航
提到理论的人弗洛伊德和著名作家海明威
词条性质理论术语
管理学中视野中只有1/8,看不到的则占7/8
里面7/8 则是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态度
海明威的看法简约的艺术
涉及学科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
最早来源西方文学
初次产生时间 1895年
涉及的资料《歇斯底里研究》,《午后之死》
结构上的冰山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小说结构
中文名冰山理论
外边的1/8 是其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
目
录1基本简介
2详情介绍
3形成原因
早期创作
影响力
审美观
心理活动
4结构特点
5创作风格
6物流理论
7其他说明
大事记
光影集锦图册集锦花絮视频
1基本简介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见图。
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冰山理论”才得以广为流传!
2详情介绍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冰山理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简约的艺术。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象中国水墨画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这些英语文学的乱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是形容词。形容词过多是十九世纪末以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小说家带给英语文学的一大灾难。譬如詹姆斯的代表作《贵妇人的画像》充斥了长句子和多重修饰,“你不憋足一口长气是读不完一个句子的,好比一长列货车,站在它面前望不到尽头”(董衡巽语)。这绝对是学者型的文风。而海明威18岁就去打仗,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科班训练,打过仗当了美者,写文章和报道要用电报发回国,语言必须简明,于是形成了一
冰山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