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加快浙江教育现代化步伐,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精神,特制定《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是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战略。
“十一五”以来,我省以建设教育强省为目标,以应用为导向,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强培训,先后实施了“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书香校园工程”,教育信息化取得明显进步。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信息资源初具规模,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浙江教育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对照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信息化还存在很大差距。认识还不够重视深刻,人们往往只是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待信息化;
硬件不完备,软件开发在许多方面都还很薄弱;应用水平不高,与课程专业建设特别是教改贴得还不够;系统性、整体性规划建设缺乏,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不完善,教育信息化仍然是浙江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之一。
为确保在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对教育信息化必须超前部署,统筹规划,优先发展,使之成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和有力保障。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导向,以满足师生发展需要、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为目标,以建设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数字化环境为主要任务,以深化应用为重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加快实现我省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数字浙江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 需求导向、统筹规划
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统筹制定切合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针、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
2. 超前部署、突出重点
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以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区域、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3. 项目示范、注重实效
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和数字校园示范建设等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工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高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应用促建设,边应用边建设,充分合理地利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切实提高信息化设施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成浙江教育计算机网、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浙江省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台;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浙江开放大学;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达到中等发达。
到2020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达到届时发达。建成面向终身教育、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保证学习者通过网络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学习;推动教育思想、内容和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1.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和完善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传统教室、功能室和实验室的改造,使基础设施基本满足网络全覆盖、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要求。
(1)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1提高到5:1,班级多媒体普及率从70%提高到100%;::1,班级多媒体基本普及。
(2)加强教育网络体系建设。以1G以上带宽为基本条件,建成高速安全的全省教育计算机骨干网。到2015年,全省实现省、市、县、校四级网络高速互联互通,所有高校、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