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排惑解难
地理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它以原课程体系为依托去粗取精,并逐步与国际先进教学方略接轨。然而,对于长期沿用原教材的教师在新课改实验中,正经历着一个“困惑――反思――超越”的过程。随着新课改实验的不断推进,我们将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与问题,发现问题本身就是新课程实验中的一项任务,思考并解决了一项任务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困惑一:新课程地理教材在内容表述上将正文分为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两部分,内容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大,变相的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同时,活动课内容的增加,使大量的知识点分散到活动性课外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点,就需要将它们挖掘出来。可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不具体,讲多少,讲多深,教师很难把握这个“度”。
应对策略: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并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讲哪些,讲多深,怎样讲。同时应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如在教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水资源》时,就让学生去调查:自己学校附近河流水质怎样?有否被污染?是被什么污染的?体会水资源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困惑二:新教材设计的探索活动新颖灵活,但内容有点过多,又没有现成的答案,而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同时,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往往按要求把活动做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
应对策略:针对这一点,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和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的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升,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和不同组之间的进行答辩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困惑三:新课程地理教材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每周只有两节课,教学内容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
应对策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泛泛而谈,针对课时不足的现状,要求教师备课时,把握重点,以点带面。特别是活动题可采取分组分题或抓住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全力攻破,余下的学生相互交流。教学时一定要统筹安排好。同时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
困惑四:由于在小学开设的《自然》和《社会》等有关地理方面的课程从来没有
与时俱进排惑解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