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doc朗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四川南部中学 孙永强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那么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加强朗读一直是汉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应高度重视朗读教学,同时还应采取正确的朗读指导方法。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所以学生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艺术魅力,陶治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教学中应注意下面两点。
一、朗读目标要明确、具体。
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 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对于文言文,应先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
学生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己练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再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得准确而流利。接下去就引导学生来赏析文章内容,必要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最后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
二、朗读方法要适宜、多样。
朗读的形式很多,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表演朗读等等。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
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朗读具冇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吋,宜用范读指导。如教学《木兰诗》时,就让教师示范朗读。那激情澎湃的朗读声会使学生深受感染。他们马上产生了朗读的热情,情不自禁地读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境界中去。但是, 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吋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吋,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冇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如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吋, 请七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分别朗读童话中的七位人物的语言,学生那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全班同学进入了情境,尤其是
朗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