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宣传工作动态
社科基金成果专刊
第14期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2017年7月31日
重构江苏中小城镇发展动力的对策建议
摘要:江苏省拥有超过300个常住人口少于3万人的中小城镇,因交通区位不佳、资源禀赋不优和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导致不少中小城镇面临产业空心化、人口空巢化和文化空洞化的困境。对此,建议可通过统筹省内乡镇撤并、优化特色小镇建设、扶持电商产业增长、深化精准扶贫推进、加强公共服务政策设计等方法提升中小城镇对周边农村实现人口就近城镇化的集聚能力,为江苏中小城镇的重构发展提供新动力。
2017年初,我省768个建制镇中辖区户籍人口少于3万的城镇有88个,人口少于2万的有20个。与重点镇、特大镇、超大镇相比,这一百多个中小城镇正面临欠发展的困境。这一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新型城镇化和
“两聚一高”战略目标的完成。南京大学胡小武老师主持的江苏社科基金项目“江苏中小城镇发展动力研究”,通过对江苏省中小城镇发展的实际调查,指出了我省中小城镇面临的现实突出问题,提出了重构省内中小城镇发展动力的对策建议。
一、江苏中小城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业空心化”趋势凸显。中小城镇产业空心化源自产业转型升级滞后。经课题组走访发现,在苏中、苏北的部分中小城镇,由于产业转型能力薄弱,一些传统小工厂、小家庭作坊式的企业依然留在村镇中。这些传统工厂很难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只能陷入低水平重复或勉强维持的境地。据课题组调查,我省有超过50个以上的中小城镇年工业产值低于5000万元。与苏南不少年工业产值超过十亿、百亿元以上的重点镇、特大镇相比较,苏中、苏北腹地的不少中小城镇逐渐陷入了产业空心化的相对贫困境地。
2.“人口空巢化”问题渐甚。一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城镇人口分布并不均衡。以2016年数据统计,%,其中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市城镇化率超过75%。但与此同时,苏北、苏中地区的城镇化率平均不到60%。二是区内大型城市人口虹吸效应明显。2016年底,上海常住外来人口超900万,苏州超300万,无锡、南京均超160万。这些大城市就近虹吸了上千万来自苏北、苏中的农村与城镇人口。据课题组在省内各地的调查访谈总结,苏北中小城镇总体人口外流比例超过40%,不少村落的人口外流比例最高超过70%,留下的多是守家的老人、小孩与少数在镇里的谋生人口。据已有资料统计,目前我省已有超过140个城镇常住人口少于2万人,人口空巢问题日益严重。
3.“文化空洞化”困境日显。城镇文化空洞化主要表现为城镇集中区的公共文化设施欠缺上。据课题组走访发现,所访镇区的文化中心、文化站、图书阅览室、时尚餐厅、咖啡厅、艺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等现代文化设施较为缺乏。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的暂时仍以县级单位作为基本建设与考核对象。县以下的建制镇则相对缺乏制度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据统计,我省只有不到15个非城关型的重点镇或特大镇有独立的镇属图书馆,只有不到10个重点镇或特大镇建有镇属的美术馆、博物馆或青少年活动中心。全省范围内的众多中小城镇中,各种文化、艺术、体育公共设施的缺失,导致这些城镇的居民难享有现代文化艺术生活,面临着被排除在现代城市文化生活体系之外的风险。
二、江苏省中小城镇重构发展动力的路径与对策
江苏宣传工作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