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之礼
北京东路小学三(2)班
家长进课堂◎胡爸爸
什么是“行走”
什么是“礼”
“行走”为什么要讲“礼”
小学生应当遵守的“行走之礼”
行走之礼—姿势规范、行为规则、互谦互让
校园行走之礼
户外行走之礼
行走
行路和走动
行路和走动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简单的动作行为、生存技能,我们很多人在牙牙学语的时期,就已经开始练习行走。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呢?
请小朋友们看几幅图片:
看了刚才的几幅图片您有什么感想?您还能列举什么不文明或危险的行走行为?
户外行走:
跨越隔离护栏、闯红灯
校园行走:
上下楼梯挤挤攘攘、在走廊里追逐打闹
影响健康的行走行为
走路时看书、边走边吃
不文明的行走行为
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孔子——诗礼传家
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家中的庭院里,看见儿子孔鲤迈着小步恭敬地走了过来。孔子喊住了孔鲤,问他学过《诗经》没有?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对孔鲤说,你不学习诗,就不能说出有文采的话。(“不学诗,无以言”)。于是,孔鲤就退回去认真地学习《诗经》。
隔了一段时间,孔鲤从院子经过时又被孔子叫住了,孔子问他学》了没有?孔鲤说还没有。孔子又教育说,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不学礼,无以立”)。于是,孔鲤又开始学礼。 孔子把学诗学礼当作人立足于社会的
基本要求,也当作教育孩子的标尺。
“诗礼传家”,也因此成为了孔子为
后代留下的一条“祖训”。
礼仪之邦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我们的行走也要讲究“礼”。
行走之礼,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自觉遵守的行路和走动规则,既是能够表达对他人尊重和友好的习惯做法,也是使社会保持一定秩序的重要规则。
礼
“礼”指礼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向他人传达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如鞠躬,欠身等。反映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是人际交往一种艺术、一种方式或方法。
行动型:鞠躬,给老人让座等,需要行动才有效果;
非行动型:庄严场合不嘻笑,别人睡觉不吵闹等,是一种行为规范,不需要行动就有效果。
“礼”的作用
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
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
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
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
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
一个文明社会,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
行走之礼
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姿势规范——正确的行姿
行为规则——文明规范、交通规则
互谦互让——友好、谦让、助人
行走礼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