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李翠娟
第一节阴阳学说
本节主要内容:
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概念
二、阴阳概念的形成
三、阴阳的特性
四、阴阳的关系
五、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包括阴阳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阴阳的关系。
。尤其是在病理和治疗方面。
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简单地说,阴阳学说就是研究阴阳的概念、发生、特性、关系及其应用的一门知识体系。
二、阴阳概念的形成 来自于对太阳的观察。
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
温
暖
太阳
明亮
上升
运动
兴奋
男
月
亮
寒冷
晦暗
下降
静止
抑制
女
阳古体为陽,阴古体为陰。
西周时期的诗歌中已有“阴阳”一词的多处记载,如《诗经·大雅》中就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的记叙。
《周易》中的易卦由阴爻(--)和阳爻(─)组成。“--”表示阴;“─”表示阳。阴爻和阳爻分别以符号的形式标示了阴阳的概念。
西周末期,已经将阴和阳抽象为两种对立的物质或势力,并用以解释地震的形成。如《国语·周语》:“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开始将阴阳概念应用于医学理论之中。如《左传· 昭公元年》记载的“六气病源说”。《黄帝内经》中有<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别论>等篇专论阴阳。
《周易·系辞上》即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来说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生成及其阴阳属性。
三、阴阳的特性
1、阴阳的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同一范畴、同一层次的。即这些事物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如上与下、天与地、冷与热等,而上与冷、敌与我,天与女即无法用阴阳划分。
2、阴阳的普遍性
普遍性是指阴阳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阐释宇宙间各种客观事物的形成、发展和相互关系。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3、阴阳的相对性
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可分性:即属阴或阳的事
物还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
阳,阳中有阴。如昼夜分阴阳,
太极图等。
(2)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也可转化为阴。如气血之间。
(3)可变性:随着划分(确定)事物阴阳属性的条件的改变,事物的阴阳属性亦随之改变。如四季。
2-阴阳学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