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食减肥当心把自己饿胖了
“少吃点”大概是有史以来最流行的减肥方案,没有之一。“迈开腿”太累,“管住嘴”似乎简单些,只要对自己残忍一点就行。况且这个方案的理论依据似乎无懈可击――只要吸收的热量小于消耗的热量,收入小于支出,减肥就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运动少、消耗少,没关系,只要吃的更少就可以了。
是不是好简单?要真是这样,哪里还有胖子?真相总是冷艳又骨感。只想靠节食瘦下去的你,当心饿胖了自己。
想靠饿来一直瘦下去?
真的很难
节食减肥可不是咬紧牙关对自己狠些那么简单的。你当然可以对自己各种残忍,但是,热量的“收入”和“支出”这件事,不全是由你控制的。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我们把很多琐碎的“小事”都交给大脑全权处理了,比如呼吸,比如心跳,再比如,我们的体重。经过一次次淘汰赛,幸存下来的大脑无不练就了一整套控制体重的本领, 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着我们身体中的热量平衡。
不过,大脑的目标可不是帮你保持苗条,它的体重管理工作只有一个指导原则:稳定――通过调节身体器官对热量的摄入和消耗,把体重和体内的脂肪组织维持在一个不胖不瘦刚刚好的范围之内。稳定压倒一切!所以,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成年之后的体重是相对稳定的。也因为我们的体重莫名的稳定(尤其是减不下去),科学家们才针对体内的热量平衡控制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那大脑到底觉得我们该有多重才好呢?因人而异,跟我们的身体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有关系。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理论想要找到确切的答案,但是到现在这也还是个让人有些头疼的问题。
你可能听说过体重的设定点(set-point)理论,它是科学家发现我们的体重特别稳定之后提出的第一个假设,认为下丘脑中存储了“我这身体应该有多重、应该存储多少脂肪”的信息,因此当体重和体脂含量偏离这个设定点,下丘脑就会通过调节新陈代谢来促使身体回到原始设定点。
科学家们靠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瘦不下去。但是很快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设定点理论解释不了我们为什么能比较容易地一直胖下去。于是之后又有很多新的理论和假设对设定点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把环境因素、基因差异统统都考虑了进来。好消息是,这些新的理论更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能一直胖下去,也发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坏消息是,关于我们到底能不能饿瘦自己这件事,科学家们从提出设定点理论开始就基本达成了共识――想饿瘦不难,但想靠饿着一直瘦下去,那真的很难。
虽然你少吃,
可大脑让你消耗少
又吸收率高
大脑有一整套自主研发的高科技设备来维持我们的体重。有个叫做“下丘脑”的小东西就是其中用来调节热量平衡,维持体重的核心设备。下丘脑藏在大脑下部、脑干上方,个头虽然只有杏仁那么大,却是负责调节身体内分泌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
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发现下丘脑是控制食欲、饥饿感和热量平衡的核心器官。但很快,科学家们又发现大脑不是只依靠调节热量平衡来抵抗节食行动的,下丘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和它并肩作战的还有影响感官(视觉、嗅觉、味觉),甚至情感(喜欢、渴望等)的其他神经系统。当我们任性地把自己饿成一个瘦子,然后试图保持战果、乃至继续瘦下去的时候,大脑中的这些小伙伴们就会在幕后使出浑身本领,软硬兼施,来破坏我们的减肥成果了。
当体重被饿到大脑无法接受的下限附近时,你的身体就“不需要”再吃原来那么多了。大脑会提高
节食减肥当心把自己饿胖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