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起唯物论和辩证法,我们会自然想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从小学就接受马列主义教育,早就烙下了一个印记:唯物论辩证法绝对是马克思主义的专利。近十年通过研读《易经》,我才发现《易经》是最早提出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的许多观点都与《易经》相吻合。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明白,中国的《易经》出现5000年后才有的马克思主义。我认为是马克思受了《易经》的影响。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马克思读过《易经》吗?怎样才能证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受到《易经》的影响呢?
16世纪以后,西方人在介绍中国文化时已经开始注意《易经》,《易经》在西方的传播成为“中学西传”的重要内容。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1586—1658),他1613年入华,在南京传教。他的《中华大帝国史》1641年在马德里以葡萄牙文出版。不久被译为多种文字,在西方广泛传播。曾德昭在《中华大帝国史》中讲到了《易经》,他说这是一部论述自然哲学的著作,通过一些自然原则来预测未来,测算旦夕祸福。中国早期的圣人们正是通过《易经》中的“奇数和偶数……拼合文字和书写符号”来发展道德和思辨的科学,同时他认为这部书又是“道德和政治的融合”。
第二个不能不说的就是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1614—1661),他是西方早期汉学的奠基人物之一,在他1654年的《鞑靼战纪》和1655年的《中国新地图志》两部书里都讲到《易经》。他认为这是中国最古老的书,并且依据中国上古史的年表和事实,他提出《易经》“是中国第一部科学数学著作”。他被《易经》中64卦的变化所吸引。通过对《易经》的研究,他得出结论: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都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混沌开始的,精神的现象是从属于物质的东西的。《易经》就是这一过程的典型化”。
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在哲学史上,他创造了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在西方哲学界享有较高的声望。他在自传中说:“我所创造的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正是得自《易经》的启发。”并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上,赞叹“《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据说,这位西方哲学家后来深有感触地说,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
马克思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马克思本人公开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晓芒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从黑格尔那里所获得的教益有许多方面,其中辩证法是最主要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和《易经》的缘分之一,就是马克思最起码是间接地接受了《易经》思想的影响。马克思是否读过《易经》我们还没有找到依据。我们只能从黑格尔吸收《易经》思想精粹的事实来推断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一定受了《易经》的影响。
下面我们先来分析《易经》的唯物思想:
所谓唯物论就是坚持物质为第一性,意识为第二性。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我们都知道,《易经》最早的表现形式是八卦,那么八卦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翻开《易经·系辞传》有这么一句话:“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也就是说,八卦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通过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来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来的吗,是人脑子里固有的吗?都不是。它是来自人的生活实践。八卦作为一种珍贵的精神产品,它也来自对宇宙万物的观察分析和总结。《易经》所坚持的理论就是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有了对事物的观察才有了反映事物规律的卦象,通过卦象我们才看到事物发展的真谛。
可见物质决定意识是《易经》的基本思想和理论。
《易经·系辞》还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意思是,《易经》包含着太极,太极变化产生出天地阴阳,天地阴阳的变化再产生出象征四时变化的少阴、少阳、老阴、老阳,四时的变化又产生了代表天地水火雷风山泽等宇宙万物的八卦之象。八卦变化推衍可以判断吉凶祸福,能准确地判断吉凶才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由此可见,《易经》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太极所生,那么太极又是什么呢?所谓太极是相对于无极而言的,无极就是“无”,无色、无味、无形,也就是老子说的“道”,“道”就是思想和意识;太极就是“有”,有色、有味、有形,就是物质、是存在。因此《易经·系辞》的这段话就表明了一个鲜明的观点,太极就是存在、就是物质。所以《易经》坚持的就是物质第一性。“物质第一”的唯物思想,《易经》在5000年前就发现了。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对《易经》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其实,如果我们翻开《易经》这部不到万言的著作,便会发现唯物思想无处不在。我们无法找到它一点唯心的东西,而且它在论述探讨
易经与马克思哲学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