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有闲阶级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邦德·凡勃伦于十九世纪末著的,了解一本书首先需要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风格才能更清晰地站在理性的角度看待这本书,凡勃伦是一个经济学家,是政治经济学杂志的第一主编,是制度经济学的鼻祖,并在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上有广泛著述,但他却是作为一个辛辣的社会批评家而为一般公众所知晓的,他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就是《有闲阶级论》这一书。
面对《有闲阶级论》这一伟大的书籍,其实我是没有资格来评论的,所以虽然说写的是书评,但是我还是把题目改成了“品”,一是因为这本作品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它不仅是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而且同时还是休闲学的鼻祖;二是因为这是一本很西方语言的书籍,我除了看过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外,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专业理论上的外国作者著作的书,从它的目录就可以看出它不同于国内专业书籍的语言,更不要说内容上的理解;三是因为我在经济学和休闲学领域的涉猎浅薄,并且我自身接受的文化与外国文化的有一定的差异,理解本书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对本书不能说有多深奥的看法,只能谈一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接下来我想谈谈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一些想法和拙见。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的结构虽然不似中国同类型的书结构清晰甚至是标题对仗,在一开始读本书的时候会找不到头绪和思路,但是再往后多仔细阅读本书的内容,然后多从西方人的思维出发和经济学的角度去考虑的话,就会发现它具有其自己内在逻辑思维。我在研读了这本书以及参考了一些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书和论文还有一些其他读书人的看法,分析得出这本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凡勃伦的社会哲学和方法论等一般理论,关于有闲阶级的系统理论和对有闲阶级现象的系统观察。《有闲阶级论》全书贯穿了凡勃伦的社会哲学和方法论,包括一些进化论、心理学、人种学、社会学等综合学科;书的前六章主要是对有闲阶级的一个系统理论的阐述,包括有闲阶级的起源、炫耀性消费、明显有闲和明显消费以及关于金钱与休闲之间的理论;从第七章到第十四章就是对于有闲阶级现象的系统观察的一些阐述,主要就是一些有闲阶级的外化表现,有闲阶级主要体现在服装、工业、制度、尚武精神、信赖命运、宗教信仰以及金钱等物质上。但是,我觉得我分析的全书的结构也不是很绝对,因为他的一些理论是穿插的,毕竟他当时研究有闲阶级的时候没有很强的理论体系做支撑,而且外国人的逻辑思维和中国人的是不一样,他们讲求的不是条理上的清晰,而是内在的逻辑思维。
其次,本书的语言风格对于我对本书的理解其实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凡勃伦他除了是个经济学家,他也是个社会批评家,所以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富于修辞、善于“嘲讽”的,通篇的嘲讽式幽默让深邃的理论更加难以捉摸,特别是对于我这种资历浅薄的读者来说更是思维混乱,还好得益于一些专家对于本书的一些简单评述和其他一些书籍的帮助才使得我能够顺利读完本书,但这种情况下,我也不能说我完全理解了有闲阶级论。所以,我想他的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这本书虽然被广泛流传,部分言辞被封为经典,但却少有人阅读,所以我才会看到有读者分享说这本书她看不进去,其实我在一开始也是读不进去的状态,只是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读完了全书。另外,他在谈论有关有闲阶级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围绕他们的金钱和阶级论来讨论的,特别是在论述明显消费的时候,是从他的眼光来看待“有闲阶级”的消费的,因为他本人所处的生
有闲阶级论 书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