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昌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全区人民抓住历史机遇、经受重重考验、推动转型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以调研昌平指示精神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聚焦深度转型,始终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昌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我们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突破70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年均增长11%,五年累计完成投资约27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年均增长%。每年安排不少于5亿元财政资金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4:65,服务业占比实现“五连增”,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系统实施中关村昌平园平方公里新版规划,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重点功能区初具规模,“大昌平园”产业收入预计突破3400亿元、年均增长%。新引进符合区域定位的企业1534家、投资总额1691亿元,相当于之前五年的2倍和5倍。抓大助小成效凸显,已聚集34家中央企业的182家下属公司和分支机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增加到3250家,累计培育上市企业19家、“新三板”企业41家。未来科技城12家央企研发总部、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三一集团总部迁京、悦荟万科广场、八达岭奥莱等重点项目投入运营,组建了“大健康”等产业联盟,一批新的优质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按期实施,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功落户,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昌平站、中关村生命科学联合创新服务平台开通运行,汇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3人、“海聚高聚工程”专家43人,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专利授权量保持全市前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北航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等尖端成果实现就地转化。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创业空间130余万平方米,在回龙观地区成功打造了全国首家“双创”社区。
——我们聚焦人口资源环境矛盾,集中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打响了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把人口调控作为头等大事,创新建立“五管”工作机制,采取了非京籍适龄儿童入学“五证联审”、外埠车辆限行、房屋租赁联合管理等一系列阶段性措施,全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速由“十一五”时期的%回落到%,外来人口实现负增长。在全市率先出台产业负面清单,累计限制不符合区域定位的企业和项目934个。66家煤炭储运市场、82家非法砂石厂全部清退,退出工业污染企业162家、废品回收市场77家、养殖小区10个,清理整顿老旧工业大院50个,取缔未经审批幼儿园223所,回龙观城北市场商户腾退基本完成。建成查违信息平台和科技监控网络,严格实施联合督查、捆绑问责制度,拆除违法建设998万平
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