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花开故乡蓬安有个著名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名字叫作嘉陵第一桑梓,景区依山临水,风景秀美,古韵盎然,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游客们来到景区后,大都对“桑梓”二字非常好奇,纷纷打听什么叫作桑梓,甚至有人将梓字认错。其实,桑梓就是桑树和梓树的合称,古时候,人们大都喜欢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植桑树和梓树,天长日久,桑梓也就成为了“家园、故乡”的代名词了。因为蓬安是汉朝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出生地,为纪念从蓬安走向全国的这位大文学家,因此,家乡蓬安人民便将司马相如出生地的蓬安嘉陵江畔的这个旅游区也就命名为嘉陵第一桑梓了。栽桑养蚕,耕读传家。提起桑树,大家或许都不陌生。而一提起梓树,大家或许就觉得不太熟悉了。其实,桑梓二字中的梓树,就是星星点点分布于蓬安山野之中常见的桐梓树。记忆中,桐梓树是一种非常神奇独特的树种,生长于悬崖峭壁或者田野山坡之上,白中带黄的树皮,略带环状的晕圈,仿佛电影片北大荒中所见到的白桦树一般,但桐梓树的树身却又并不高大,更不挺拔,相反看上去还很矮壮,旁逸斜出的枝桠,蓬蓬勃勃地向四处生长与蔓延,努力地向上,或者向四周发展或伸展,俨然黄山迎客松一样地热情与招摇,极具生命的活力与生机。一场或大或小的清明雨纷纷扬扬之后,那身处山巅或山坡之上的桐梓树仿佛深通人性似的,满树的桐梓花竟然一夜绽放,白色的花瓣内侧浸润着星星点点血红的颜色,白色如雪似霜,红色如火如荼,纯洁无暇中彰显着热情火辣,洁白素雅中又蕴藏着落落大方。看见桐梓花,便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人诗句中所描述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情景来,但此是南方,是掩藏于巴山蜀水深处的一方灵秀山水,这里或许没有北方边塞的荒凉凄楚与苦寒,更无“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气势雄阔与磅礴。这里惟有青青的山,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朵,小桥,流水,人家,组成了这里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风情画卷。在我记忆的深处,尤其是每当故乡的桐梓花开之时,更具诗情与画意,更具巴山蜀水川北人独特的浪漫气质与飘逸神韵。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们,桐梓花其实是味非常神奇的药引。先把冬天里的凌冰拣拾起来放进水瓶胆里,待其融化,等到春暖花开之时,再采摘些桐梓花放进融化后的冰水之中,泡上一段时日,就是治疗被火烧伤的最好的神奇良药。那时候,家中周围团转,常常有些不慎被火烧伤之人家,于是,家中父母便吩咐我们取出装有冰水和桐梓花的水瓶来,给前来求助的患者,用小瓶子装上一些药水送上,在求助人千恩万谢的道谢声与无比感激的目光中,小时候的我们分享到了助人为乐无比巨大的快乐与喜悦。当然,最带给人快乐和惬意的自然要数采摘桐梓果了。即使是没有成熟的桐梓果也是极能带给人欢悦的回忆。炎炎夏日,看见有钱人家的孩子手中扇动着五颜六色的纸扇,没钱买纸扇的我们,便将图画书的纸张拆卸开来,折叠成纸扇的形状,然后去到山上采摘回一两个乒乓球大小青绿的桐梓果来,将小刀削去果实的最尖端,于是,雪白的浆液便从果尖之处刹那之间渗透而出,成为了粘贴纸扇的最好的天然胶水,于是,我们就用图画纸做成半圆形、圆形甚至菱形等等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纸扇,轻轻摇动,惬意着凉快着整整一个炎热的夏天。天高气爽,当满山遍野的桐梓果成熟之时,每天放学回家去到山上打猪草的我们,就会顺带地爬到山坡之上的桐梓树上去采摘桐梓果,胆子大的同伴也会爬上悬崖之上的桐梓树枝桠上去采摘桐梓果,至今刻骨铭心地依旧记得小时候和我们一起的一位
桐梓花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