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河南省水利厅原厅长张海钦违纪违法案
最近,省纪委严肃查处了省水利厅原厅长张海钦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根据张海钦的违纪违法事实,经省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并报省委批准,给予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鉴于其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案件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张海钦,男,1949年2月出生。1970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乡镇党委书记、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商丘行署副专员、商丘市委副书记,省政府体改办主任,周口市市长,省水利厅厅长等职。经查,自1994年至2007年8月,张海钦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道德作风败坏,长期与三名女性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张海钦案件有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违法违纪时间跨度长。从调查情况看,张海钦收受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主要发生在1994年他任商丘行署副专员之后,至2007年8月案发,在长达14年时间内,张海钦工作地点变化,工作岗位调整,职务升迁,但他走到哪里,收到哪里,收受贿赂违法违纪行为始终没有停止过。二是涉及人员众多。经查实,向张海钦行贿的有123人、送礼的有67人。其中一些人,也身在重要领导岗位。三是集中在干部提拔任用、工作安排和插手工程建设项目方面。向张海钦行贿送礼的人员,主要是他的下属和管理对象。在张海钦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一些单位,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几乎都向张海钦行过贿、送过礼,能够独善其身的人很少。在张海钦收受的贿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包工头送给他的“辛苦费”。四是通过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受贿收礼问题突出。多年以来,逢年过节、张海钦父母及本人生病住院期间,其家庭成员大肆收受钱物。对此,张海钦听之任之。
二、案件原因剖析
(一)放弃世界观改造。世界观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人生的价值是为人民多做贡献还是为个人谋取利益,权力是谁给的?应当为谁服务?这些基本问题,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张海钦走上领导岗位后,政治理论书籍读的少了,而且逐渐表面化。他错误地认为,强调政治是“左”的影响,是虚的一套。在“三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始终处于应付状态。对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要求和一些具体规定置若罔闻。每年一度的民主生活会,他也只是应付,从不触及实际问题。张海钦一步步跌向犯罪深渊决不是偶然,这是他放弃世界观改造、放松对自己要求的必然结果。
(二)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迷失政治方向。张海钦参加工作39年,客观地说,也为党为人民做了一些工作,一度是省内有点影响的改革人物,并喜欢以改革者自居。但随着地位的升高、权力的增大,他滑向违法犯罪泥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张海钦错误地认为,几十年从最基层一步步走过来,每一步都是自己奋斗的结果,把同志们共同的工作成果、把集体的荣誉、把组织上的培养统统当作自己的政绩。1998年初,张海钦从商丘调到省直机关任职,这本来是正常的工作调动,但他却认为,
“自己对商丘做了那么大贡献,出那么大力,却没有受到重用,真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拼命工作不如和方方面面搞好关系”。张海钦对西方的价值观、西方民主政治的消极部分如饥似渴,对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一些消极东西不加选择地一概接受。他不但在自己掌权的地方、
河南荥阳市落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