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历史简介
远古时期,距今五、六千年前,这里就散布着众多的原始村落。居住在济宁的“有仍氏”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夏朝时,济宁城区一带称为“任国”,(即仍国,古代仍、任两字同音)一直延续到商周两代。秦朝统一全国后,废封建置郡县,改称为任城县。五代时期称济州。北宋时期称济州济阳郡。到元八年(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这是济宁之名最早出现的年代。济宁地名的由来,据传因任城一带地势较高,可免水灾,能保安宁,故为济宁。明朝时先为济宁府,后属兖州府,清朝时为济宁直隶州。辛亥革命后,废州府设道,先后为岱南道、济宁道。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属鲁西行政公署第一、二督察区。日伪时期属鲁西道,后改兖济道。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1945年8月一1946年1月,1946年9月一1948年7月),济宁称为济宁县,属山东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1月9日,解放军第一次解放济宁,当时以城区及近郊划为济宁市,属冀鲁豫七专区,3月29日升为地级市,直属冀鲁豫行署,同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济宁。1948年7月14日济宁重获解放后,将原济宁城区及近郊复称济宁市。初属冀鲁豫行署,同年8月划归山东省,属鲁中南行署。
济宁市位于鲁西南地区,山东省的西南部,现辖2市辖区(市中任城)、3县级市(曲阜兖州邹城)、7县(微山鱼台金乡嘉祥汶上泗水梁山)。面积11000平方公里,人口822万,东部是山区,中西部是平原、洼地和湖泊,河流纵横交错,交通十分方便,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兖石铁路和济新铁路横穿东西,日东高速与京福高速贯穿全境,又是104国道和327国道的交汇处,济宁曲阜机场于2008年9月正式通航,济宁曲阜机场首航将于2008年12月28日举行。济宁市通讯设备先进,全市已实现了程控电话联网,可直拨世界各地。
济宁行政区划是有12个县市区组成,分别是:
两区:市中、任城;三市:兖州、曲阜、邹城;七县:金乡、嘉祥、鱼台、微山、泗水、汶上、梁山
历史沿革
约于公元前2000年夏少康时,封此地为任国。秦称任城县。
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置济州,设治于巨野,任城县属济州。北宋仍之。金朝天德二年(1150年)迁济州治所于任城。后或在任城或在巨野几经变迁,终因任城地势高亢可防水患,遂得安宁,而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定治于此,是为济宁得名之由来。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济宁路为府,仍治任城。后降济宁府为州,任城遂废名入济宁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直隶州,领三县直属山东省。
1913年改直隶州为济宁县,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等,至抗战胜利后,属第二督察专员公署。
1946年1月济宁第一次解放,以城区和郊区划为济宁市。同年9月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又复为县。
1948年7月重获解放,仍称济宁市。此后屡经变迁:1949年分属于鲁中南行署的尼山、台枣两个专区。
1950年行署撤销后,尼山、台枣两专区合并为滕县专区。
1953年滕县专区与湖西专区合并,改为济宁专区,辖十四个县市。
1958年曾与菏泽合并。
1959年济宁、菏泽两个专区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开。
1983年10月济宁地区撤销,济宁市升为省辖地级市,撤销济宁县,将其辖区并入济宁市。济宁地区的兖州、曲阜、邹县、嘉祥、金乡、鱼台、微山等7个县划归济宁市
济宁历史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