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一书:反对剥削、农民平均主义、“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农民小私有者愿望。
“治人事天莫若啬”——符合“根深、蒂固、长生久视之道”
史官出生的老子,具有当时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他看透了奴隶主阶级统治集团的腐朽内幕,又承认道奴隶制给农民小私有者带来的灾难,因此,他反对奴隶制的礼乐文化、典章制度,也攻击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上帝、鬼神宗教迷信思想。
老子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产生,是当时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经验的总结。
春秋末期在哲学上主要围绕“天”是否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的问题展开。
老子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的重要贡献在于打击了宗教迷信,促进了科学,动摇了奴隶制度的哲学思想基础,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制的成长。
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天道无为。
“道”比上帝更根本——“象帝之先”,“道”对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取消了造物主上帝的地位。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因此“道”是“不可为”的;“道”并不是有意志有目的的的构成世界万物,所以它又是“无为”的。“无为”以“无不为”做条件。“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之所以重要,“德”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让万物自己生长、发展,而不发号施令。
老子反对天道有为的神秘主义思想提出“天道自然无为”这一唯物主义原则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没有意志,无所谓仁与不仁,它让万物自身自灭。
“无为”是最高准则,人要像天道学习,也不能有为。
庄子只讲自然无为,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战国末期的荀子,吸取了老子的天道自然的合理部分,在承认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主张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制天命而用之”
“道”——人走的路(四通八达)——“方法”“途径”——规律性、普遍性
老子将“天道”概括为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最普遍的原则。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的简明概括。
恩格斯: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混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形成的东西。
“道”是客观存在着,不停地运动着的物质实体。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道的运行,周而复始,道、天、地、人这四者都重要,但道是最基本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根据,地以天为根据,天以道为根据,道以它自己本来的样子(自然)为根据。
道的内在原因决定了它的存在、运动。
“道”具有“有”和“无”两种性质,以此说明自然界的存在。
老子认为”道“从一方面看是“无”(无名)【道常无名、道隐无名】(无形)【大象无形】。
凡是有固定形象的东西就是有限性的,具体的、有名的东西,只能生出具体的、有名的东西。
“无”是无限的混沌状态的原始物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黑暗、深远、混沌——一切变化的总门)。
“道”不能使有限的东西,只能是无限,老子叫做“无极”。
“道”虽然不具有具体事物的形象,但它是构成一切有形有象的东西的基础,因此在它原来就包含着形成各种各样的有形有象的东西的可能性,所以在它中间本
老子的哲学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