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评估依据及领导小组 2
二、工程概况 4
4
4
4
5
5
三、总体风险评估 7
7
8
四、专项风险评估 10
10
11
11
14
五、重大风险源估测 18
六、风险控制措施 20
七、风险评估结论 25
一、评估依据及领导小组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细则》(JTJ/T B02-01-2008)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6)《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8)《公路工程质量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 D81—2006)
(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31-2006);
(1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076-95)
(13)《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
《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贵州境)清镇至织金段龙井湾大桥施工图设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贵州境)清镇至织金段龙井湾大桥设计图纸》;
3.《龙井湾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4. 桥梁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
(1)领导组
组长:温波
副组长:杨波刘福营侯利军
成员:黄俊涛张立安姜文国邓力
(2)职责分工
一、组长:负责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的领导工作。制定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二、副组长:根据分组的情况开展本组的管理工作,并向组长负责。
三、成员:在组长及副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成立抢险小组,并落实各项具体措施;与二总队其它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共同抓落实,从人、财、物各方面给予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切实的保障。
(3)安全评估与管理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质部,日常工作由项目部安质室负责,值班电话:**********。
二、工程概况
龙井湾大桥是为双幅桥,左线桥起点桩号为K40+, 终点桩号K41+,跨径布置为(1×30米)+(81米+150米+81米)+(3×30米),;右线桥起点桩号为K40+, 终点桩号为K41+,跨径布置为(1×30米)+(81米+150米+81米)+(3×30米),。。龙井湾大桥是本合同段的重点(关键)、难点、控制性工程。
项目区地处黔西高原~山原地貌的过渡带,地形条件复杂。为峰丛沟谷地貌。沿线植被茂密,以灌木为主。根据路线通过地段地貌形态特征可分为1个地单元。路段各地貌单元具体特征分述如下:
K40+160~K40+750主要出露三迭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1,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灰岩、白云岩斑块灰岩。K40+750~K40+980主要出露三迭系下统夜朗组九级滩段T1y3,暗紫色夹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粉砂质泥岩。K40+980~YK44+140主要出露三迭系下统夜朗组玉龙山段T1y2,浅灰、灰色厚层至块状鲕状灰岩。
桥区属亚热带支云贵高原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4
℃,为典型夏凉地区。℃,℃,极端最高气温为34℃(1986年5月台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977年2月9日)。,多集中于5~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最多风向NE,,最大风速17m/s。
桥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桥区附近有岩溶管道水于Y5处出露形成地表河。
桥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是碳酸盐岩岩溶水,织金岸K41+250右50米有一泉点S1出露,其流量较小,~ l/S,水质好,无色透明,为当地居民饮用水。桥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雨水经地表渗入灰岩裂隙中,汇入地下岩溶
龙井湾大桥安全风险评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