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农民起义首领窦建德传
窦建德(573—621),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人。他家世代务农。他有胆气,有勇力,在乡里有点名声。他当过里长,曾因犯法出逃,遇大赦才得回家。父死,乡里送葬的有一千多人。人们给他赠送的财礼,一概不收。大业七年(611),隋炀帝募兵伐高丽,窦建德被选为二百人长。时县人孙安祖因家中贫苦,不愿应征,县官把他抓起来打了一顿。安祖一怒之下杀死了县官,投奔到窦建德家。建德对他说:“往岁西征,疮痍未复,百姓疲弊,累年之役,行者不归。今重发兵,易可摇动。大丈夫不死,当立大功,岂可为逃亡之虏也!”①因劝安祖往高鸡泊(今河北故城西南)聚众起事。高鸡泊在漳南附近,宽广数百里,港汊交错,芦苇丛生,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在孙安祖的同意下,窦建德“招诱逃兵及无产业者,得数百人”,让孙安祖率领往高鸡泊去了。
这时鄃(今山东夏津)人张金称纠集百来人,在河阻中起义,蓨(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聚众千余,在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界中起义。由于这些起义军不侵犯窦建德的家乡,官府怀疑建德和他们有交结,把建德的家属全杀了。建德在外听到这个消息,便带领所部两百人投奔高鸡泊的高士达。高士达自称东海公,以建德为司兵。后来孙安祖为张金称所杀,部众数千人归附建德,建德从此发展到一万多人。建德能“与士卒均执勤苦”,很得部众的拥护。
大业十二年冬,涿郡通守郭绚率兵万余人,攻打高士达。士达自以智略不及建德,便以建德为军司马,让他指挥战斗。建德选拔精兵七千,假称和高士达有仇怨,向郭绚投降,引郭至长河地界相会,共图士达。郭绚信以为真,“益懈而不备”。于是建德发起突然袭击,大破绚军,杀略数千人,获马千余匹,并追斩逃跑的郭绚。
就在这时,隋将杨义臣消灭了张金称,乘胜至平原(今山东陵县),将进攻高鸡泊。窦建德看到隋军锐气方盛,劝高士达暂时退却,使杨义臣“欲战不得,空延岁月,将士疲倦,乘便袭击,可有大功”。高士达不听建德的话,让他留守,亲自率兵迎战。获得小胜,就“纵酒高宴,有轻义臣之心”。建德得知道:“东海公未能破贼,而自矜大,此祸至不久矣。”过了五天,杨义臣果然大破高士达,并斩士达于阵,乘势追击建德。建德寡不敌众,带了百余骑后撤。杨义臣以为高鸡泊的起义军已经解决,便把军队撤走了。窦建德乘机攻占饶阳(今属河北),收编余部,为士达发丧成礼,安葬阵亡将士,士气复振,开始自称将军。由于他不杀隋官,隋朝的郡县长吏也有以城降附他的,兵力发展到十几万人。
大业十三年春,窦建德建都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年号丁丑,开始设置百官。①建德率兵攻占信都(今河北冀县)、清河诸郡,并俘斩隋将杨善会于清河。
①《旧唐书》卷五四《窦建德传》。下引本传,不另加注。
①建德称长乐王的年代,《旧唐书·高祖纪》作武德元年,此据《隋书·炀帝纪》、《旧唐书·窦建德传》及《资治通鉴》卷一八三。
这年七月,隋炀帝命左翊卫将军、涿郡留守薛世雄率兵三万,驰援东都,“所过盗贼,随便诛剪”①。当薛世雄军进抵河间七里井(今河北河间南)的时候,窦建德预先选拔了精兵数千,埋伏在水泊里边,故意撤走各路军队,扬言要撤往豆子■(在今山东商河、惠民北)去。薛世雄果然“以为建德畏己,乃不设备”。建德侦察好了敌情,率勇士一千人,在弥漫的大雾中突然袭击隋军兵营。隋军顿时大乱,“军不成列,皆腾栅而走”②,自相践踏而死的就有一万多人。薛世
隋末农民起义首领窦建德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