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创新.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创新
2014 年 05 月 02 日 09:00
来源:《阅江学刊》 2014 年 2 期
作者:严强
摘 要:将国家治理与现代化结合起来,将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国家改
革攻坚阶段的重大战略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启动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的标志。
国家治理现代化 是在扬弃旧式现代化之后探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让改革具有了新的意义,而且赋予社会治理创新全新的性
质,规定了未来中国式社 会治理的新体系。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 ; 社会治理创新
在中国近几年的社会科学界,新的理论和潮流不断涌现。新公共管理浪潮之后,治理理论开始流行。虽然在中国传统的
官方话语中,早已出现作为管控、统治意义上 的治理概念,但现在流行的“治理”,则与多元共治、民主、法治等理念联系在
一起。这一新的治理理论已经迅速扩展和延伸,并超出了政府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概 念。[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中国梦的真正内容和全新理念,即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战略,启动了新一轮 的思想解放运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使中国改革具有了新的意义,而且赋予社会治
理创新全新的性质,构建了未来中国式社会治理的新体系。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的思想解放作用
积极赶超现代化是中国近 35 年来改革开放、锐意进取的目标之一。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什
么样的执政党、如何建设新型的执政党,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 现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以后,接下来
的问题就是,我们应当追求怎样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如何实现?这一直是执政党的顶层思考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尚未成功的时候就思考过未来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以后,实现工业、农业、国
防和科技现代化一直是老一辈革命家们日 夜思索并致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文革的浩劫使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努力遭受了巨大
的挫折。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内改革派在启动实践标准大讨 论、推动思想解放、破除“两个凡是”的保守僵
化思维之后,将中国带入改革、开放和赶超现代化的道路。最初 10 年,中国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变革,在恢复了商品生产、
激发了经济活力以后,一个更大的问题需要执政的共产党做出艰难的决断:在告别无效的计划经济体制以 后,要不要选择以往
一直反对并努力消灭的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认为改革不能停,“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
划,市场经济不等 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于是兴起。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导向的改革让
中国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业、工业、国 防、科技以及教育、卫生等领域的现代化步伐逐渐加快。从某种意义上
说,这种现代化建设的赶超延续了西方曾经走过的道路,甚至是以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标准作 为评估和衡量的尺度。
但是,经过 30 多年高速度的赶超, 我们终于发现, 始于西方国家、 由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启动的现代化已经发展到了极致,
其弊端渐渐暴露出来。这种现代化带来的现代性是片面 的、不可持续的,是一种旧式的现代性。“所谓旧式现代性就是那种以
征服自然、控制资源为中心,社会与自然不协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创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sheng191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8-10-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