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感怀建国六十周年优秀征文--故乡行思.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感怀建国六十周年优秀征文--故乡行思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晨在故乡的**湖边漫步了,两条干净的青灰色柏油马路在我的身边蜿蜒延伸,一直到远方,穷极视线。另一边则是清澈如洗波平如镜的**湖。头上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影倒映在湖面上,斑驳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我的脸上,温暖而明媚。走在这样清新的树间水间,我的思绪不由得飘扬起来,滑向湖面,滑向天空……记得爸爸给我讲过的他的童年时代,以及在那个时代下作为背景的故乡——**。在五、六十年代,**还是个人丁稀少土地荒芜的小城。一圈低矮的城墙将美丽的**湖和南门湖挡在了城外。这两个大湖在春夏秋三季都是连成一湖的,只有在冬天的干燥季节,两湖之间才会在湖面下降后出现一条单行道般狭窄的泥埂来,人们也才可以抄抄近道走到湖对面去。城墙内则是小片小片分区的平房和大片大片未开发的荒野。所谓平房,甚至还不是整齐的砖瓦房,只是看起来颇显潦倒的木板房而已,每一家的大门乃至墙壁都是两米不到的长形木板拼在一起的。家家之间没有宽敞的柏油街道,只有鸡犬相闻的泥土窄巷,现在想想,倒似乎很有一番田园风味。那时,整个**市就只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也只有那一条路会偶尔出现机动的小汽车穿行。大家都是步行,连自行车都是很珍贵的家用——由于每个月都是厂家定量批售,所以就算好不容易攒足了钱,都不一定能排得上队买得上一辆。那时要去外地最受欢迎的交通方式就是坐船。**临近长江,码头水运的流行也就并不奇怪了。那时的所谓码头就是用木头搭的大型舢板而已,长长地从江边向江中伸出一段距离。而船都是小小的帆船和渔船,需要人工摇橹和撑篙的,耗费人力又速度缓慢,碰上逆流的话说不定还会不随人愿的倒着走。火车和长途汽车到了七八十年代倒是出现了,但是线路并不发达,据爸爸说从**到南昌都要大半天的车程。在全国计划经济的时候,生活中的实物交换几乎都是要“票”的,粮票、布票就不说了,连买菜都细分成了肉票和豆腐票呢。而且“票”是不允许买卖的,所以大家的日常生活的吃穿水平都几乎无关工资。虽然不能说是贫穷,但是用拮据来形容还是相当确切的。晚上的时候,家家户户就都笼罩在煤油灯那暗黄的光里,要么就干脆直接去休息了。那个时候通信业也很不发达,私人家是不可能有条件装电话的,想联系亲朋好友大部分都还是会动动笔杆子写写信,然后麻烦邮递员们骑着脚踏车挨家挨户地送。总之,那时的生活方式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实在是现在所不能比拟的。而对现在被称为80后和90后的我们看来,那时生活的不方便简直有些不可思议。我收回思绪,看着湖对岸高高低低的楼层大厦们密密丛丛的身影,看着身边柏油路上川流不息的车群,看着马路对面整齐的花圃里那些美艳的颜色,我不得不感受到眼

感怀建国六十周年优秀征文--故乡行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qingyong11
  • 文件大小140 KB
  • 时间2018-10-21
最近更新